JIANYE MAGAZINE
有些著作注定传世不朽,它们因珍稀的智慧而成为照亮人们脚步的明灯。约翰·罗斯金的《建筑的七盏明灯》,通过建筑的七大原则:牺牲、真理、权力、美、生命、记忆、顺从,为一个时代的建筑和设计提供了灵感。尽管它与我们相隔一个多世纪,但依然光芒不减。他所点亮的七盏明灯,不仅超越了建筑自身范畴,更延伸出一套艺术评判标准和哲学思想。这七盏明灯,在指引建筑前行之路的同时,也照亮了我们昏暗而漫长的人生路,指引我们抵达极致的生命境界。
正如罗斯金在书中所言:“凡是建筑都必然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而不仅仅为人的身体服务。”尤其在相隔100多年的今天,时代经历了沧桑巨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全球建筑风格异常丰富而精神内核极度匮乏。商业社会气息如此浓厚的当下,如何保持建筑本该拥有的灵魂特质,如何坚持建筑的崇高理想和道德内涵,如何让人们在这纷繁而浮躁的世界中觉知生活的真意与生命的禅意?这一切都是我们亟待重新审视的重要问题。
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我们常常抱怨时代变坏了,曾经的温情与悠然不再,木心先生诗里描绘的“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朴素意象不再,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摧毁了我们内心深处孱弱的追寻美好事物的情怀。可是,我们可曾知道,在100多年前,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也说过一句足以穿透心灵的格言:“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这是一个谁都无法逃离的时代,每个人,每家企业,每栋建筑,每个社区,每座城市……都与时代息息相关。当然这也并不是一个悲观的时代。因为仍然有很多“特立独行”的人、企业和组织,数十年如一日,以一“己”之力,克服着自我的弱点与时代的弊病。
有地产界“老大哥”之称的首创原董事长刘晓光,很多年前,他拉着任志强、王石等一众人加入到治理阿拉善沙漠的事业中。如果没有他当年的“忽悠和独裁”,今天的沙尘暴,将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性的肆虐。冯仑说,刘晓光带给时代的“温度和痕迹”会永远存在。
碧山书局创始人钱小华说:“时代造就人,人也造就时代。我觉得人不管做什么,都来自于自己内心的呼唤。”
财经作家吴晓波说:“我曾经跟很多文人一样,羞于讨论金钱,但是现在我不了。我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对自己和对这个时代有所交代。我不是一位象牙塔里的知识分子,我一直试图当一个介入的旁观者。我愿意像尼采说的那样,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以普罗米修斯火种,点亮内心明灯
对于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们而言,要点亮内心的明灯,我们需要具备回归的意识和心态,重新思考时代与生活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仍然需要普罗米修斯的火种——敢于承担与牺牲,敢于直面权势,勇于突破禁锢,勇于坚强不屈做时代的探索者。
感谢这个时代,它使我们的民族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沉沦之后,迎来了历史上少有的发展时期——社会的稳健转型,经济连续二十年的高速增长,文化的丰富、健康、多元,国力的持续提升,汇成了强大的“中国流”,冲击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并以不可逆转的强势,预示着中国时代的来临,昭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十一世纪的前二十年,是我们民族的战略机遇期。
——老胡著文《中部崛起与企业家责任》
1992年春天,“小平南巡”激发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大潮。在那前后,一批体制内官员、学者毅然走上了辞职下海的道路,形成了一群被称之为“92派”的企业家。“92派”是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试水者,是反映中国改革进程的一个重要群体。相比之前出身于草莽的企业家,他们的眼界宽广,也具备普及、布道的能力及素养。
时代馈赠与个人际遇,在这一时期,两者的结合在中国企业界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一年成立的建业,也同样有着清晰的时代烙印。在中华民族复兴使命的召唤下,以老胡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家将自身行为、企业命运与区域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反之,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改变也不断催生着企业家群体的成熟与提高。
城市化,似乎一直存在于现代中国的宏大叙事中,它意味着中国逐渐告别农业主导的社会,意味着更多的人从乡村拥向城市。事实上,普通的个体已经能察觉城市化带来的改变,而居住,正是启动大时代风云变化的引擎。
在国内房地产市场化二十多年的历史中,建业经历了国内房地产业从起步、摸索、动荡、调整到逐步趋于理性和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建业确定战略、持续发展,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不断探索适应实践、适应中原人居的生活方式。
民族复兴 区域进步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至今的二十年中,中国社会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而在此期间成长起来的企业,更是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人们,开始挑起对社会进行商业文明启蒙的重任,踏上探索实业报国的道路。——摘自《建业读本》
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而来,每一个人都会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不断向前。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身处中国社会向商业文明迈进的时点,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开始思考自己肩上的使命与民族或区域进步间的内在联系。
建业在成立之初就确定的“追求卓越,坚忍图成”的企业精神与“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核心价值观,将企业的命运与河南这块土地生动地融为一体。
在《身约者智广》中,老胡抒发了自己的赤子情怀,其企业社会观也自此确立:“只有造就强大的企业,才能造就强大的河南”。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之一,将会在未来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担负愈来愈重要的角色。那些行业标杆企业和领袖型企业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企业自身——他们引领了一个行业,一个区域,一个国家甚至整个社会。
天降大任
人类进步的历史从来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人即是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文化、体现价值、提升尊严和发挥创造力的。至于每一个时代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社会发展得快不快,则需要仰赖那一时期思想家的认识水平,科学家的知识能力,政治家的驾驭能力、操作能力、胸怀和兼容能力,企业家的战略眼光、社会责任感以及资源的配置和整合能力。
——老胡论道企业家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
时代赋予每一代人不同的历史使命。在那部备受国人关注的政论片《复兴之路》中,也曾深刻地指出:今天,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民族,是如此渴望再创辉煌,也只有经历苦难的民族才更加懂得重新奋起的意义。
从“专业化领袖型区域品牌地产开发商”到“中原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推动者”企业定位的转变,意味着建业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的同时,对于国家、社会和生存环境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广阔。
中原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推动者
21 世纪,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动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成为影响社会进步的两件大事之一。而一个立志伟大的企业有责任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的社会全面进步产生良性作用。
企业的纳税能力决定着企业反哺社会的能力。二十五年来,建业连续多年蝉联河南省房地产行业纳税冠军。
在河南省十八个地级城市的布局中,面对城市中“新城”的建设热潮,建业始终站在城市的高度,率先进入,引领着城市建设的风向标。
建业对繁荣和拉动当地经济、规范市场、提高人居环境、丰富和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作用已是显而易见。
“中原崛起与民营经济”系列论坛对河南民营经济启示作用很大,逾万名河南中小企业家从中获取了富饶的思辨和智慧资源,更被视为助推中原崛起的一个可资借鉴的公益样本。
从构建大服务体系,到在迎接消费升级和需求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建业遵循市场规律及客户需求积极转型为“新型生活方式服务商”,逐步建立起以住房、商业、酒店、体育、教育、文化、旅游、绿色基地、社群生活、投资兴业等为内核的“大建业商业生态系统”。
从 “本源人文公益基金会”的成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记述与传承,到发起成立阿拉善河南服务中心,建业不仅探索构建新时代下的商业生态文明,更对所处土地的环境与生态心怀敬畏。
放弃足球有很多次机会,也有很多个理由,但想到我们的企业精神,再加上我争强好胜的性格便不忍心放弃。足球这个接力棒现在握到了我手里,便会一直跑下去。不求一掷千金,只求一诺千金;不求一鸣惊人,只信天道酬勤;不求足球豪门,只求草根为民。?
——2016建业球迷嘉年华老胡与现场400多名铁杆球迷和14万线上球迷互动时表明态度
25年风雨兼程,建业不仅为河南人民建造了好房子,更以大型商业生态系统为载体,传播着先进文化,引领着新生活方式,丰富着河南人的精神生活。
老胡在一次企业内部讲话中曾说过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有建业足球在,谁能说比我们更热爱河南”。简单一句话,不只是对于“建业”品牌的自信,更能印证建业推动中原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情怀和信念。
中原经济的崛起是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崛起,而体育产业是实现文化强省的重要引擎之一。23年以来,河南建业足球队保持着河南人特有的坚毅与执着,本着“奉献社会、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宗旨,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发扬河南人民自立自强的精神,扛起河南足球的大旗,驰骋于大江南北,无论跌宕或辉煌,球迷都不离不弃,与球队彼此依赖、互相感动。
300万球迷对于球队的感情,恰可以说明足球之于中原人民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建业足球精神不仅展示了河南的文化形象,也为河南赢得了荣誉和尊重,今天的建业足球,显然已经成为河南的一张“新名片”。
建业谋取更大商业成就的目的,与财富无关,与市值规模无关,甚至与规划中的百城建筑无关,更与我个人与家族的生活品质无关。建业未来的商业成就,是其社会核心价值主张外化的前提——因为实力决定着影响力。
——建业二十周年老胡撰文《百人讲述建业》序言
建业成立之初,“根植中原,造福百姓”即贯穿于企业实践之中。省域化发展战略启动一年之后,2003年初,建业在集团年会上正式将其确立为企业核心价值观。
深耕河南25年,建业拥有两大优势资源:一是客户规模,是近25年客户资源长期保持领先的最大优势;二是品牌优势,对河南百姓发自内心的情怀所培育起负责任、本土化的品牌美誉度,长期支撑着企业发展。
基于“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核心价值观,建业首创并践行“省域化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宏观背景,扎根河南,逐步、分级向下延伸拓展业务,努力形成覆盖1个省会城市、17个地级城市、108个县级城市和500个中心镇的重要布局。因业务模式所具的独特性,也被中国房地产界誉为“建业模式”。
新的时代,建业坚定推进由“地产开发商”向“新型生活方式服务商”的全面转型升级。品牌内涵从为河南人民“建造好房子”升级为“营造新生活”,提出“进一步深耕和精心服务于河南市场1000万人”的发展观,构建以住房、商业、酒店、体育、教育、文化、旅游、绿色基地、社群生活、投资兴业等为内核的大型商业生态系统与全新的幸福生活矩阵。
25载不忘初心,建业坚守“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的企业理想与使命,立志为中原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在转型期,我们提“建业+”,这本身就说明了建业这两个字的价值,但它的价值有且永远只有两个支撑点,第一就是产品,第二就是服务。而在此之下的支撑点则是你的团队、技术、忧患意识、组织形式、资金、创新能力等等,我们竭尽全力,保持产品和服务的持续领先。
——2016年6月老胡在接受某媒体采访中表态
“规模增长,价值提升”是建业两大经营策略保障。建业以鲜明的产品和服务观,持续提升住宅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在市场的检验中持续提升经营规模。2008年成功上市后,建业创新商业模式及产品策略,从单一住宅到商业加住宅,注重加大持有型物业开发比例,使盈利规模不仅依靠开发规模,亦能分享商业地产价值来提升红利,提高了自身盈利水平及稳定性。
老胡在“你好,新生活!”——建业集团2016春季品牌发布会上如是说道:“回顾建业以往24年,建业在不断地创新,建业通宝、君邻会、新生活服务公司,绝非心血来潮。这源自于我们核心价值观、客户服务观。正是基于此,我们扛起河南足球的大旗,在河南首家成立了物业公司。1999年我们大胆地在全省房展会上举行‘建业反思日’,2009年在房地产行业形势低迷的情况下果敢地在企业内部发起‘琢玉行动’。无论是建业反思日,还是琢玉行动,建业一直把自身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作为生存基础。试想,假如没有天筑,郑州就没有超高层住宅的全新尝试;没有天筑,就没有河南首家符合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要求的超高层建筑。所以,正是因为有了天筑,有了开封建业铂尔曼酒店,有了郑州建业艾美酒店,有了绿色基地,有了遍布在全省的30多个森林半岛,建业才有资格说在市场上是引领者。”
扎根中原厚土二十五年,坚守造福百姓的初心。继往开来,大建业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激荡人心。建业为满足“客户需求的不断升级和日益丰富多元”的使命而不懈奋斗,必将铭刻于中原城市化进程的史册!
2001年,老胡正式提出公司的客户观。随即,中原首家房地产客户俱乐部——建业会成立;2009年8月,建业推出至尊卡,以此整合优质的商家资源,为业主提供覆盖生活的全方位服务。2011年8月,志在建立全省无盲点服务的建业大服务体系正式启动。为客户创造价值、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与企业共未来的辩证关系,已逐渐体现在企业的实践中。
两个高度
城市的高度——提高人居水平,提升城市形象;
战略的高度——专业化领袖型区域品牌开发商。
2004年7月11日,面对战略布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老胡在视察了三门峡等6个团队之后,提出“站在两个高度回答两个问题”,由此要求员工站在城市和战略的高度解答“为什么来到这个城市”“给这个城市带来了什么”的追问,逐渐使企业核心价值观深入每个员工内心。
四个统一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高度统一;
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高度统一;
战略目标与执行过程的高度统一。
2005年初的一个凌晨,苦苦思索“一个伟大企业与普通企业的区别”命题多日,老胡终于找到答案。“四个高度统一”的精准提炼概括,令走在“新长征路上”的管理层也豁然开朗,激励着企业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实现“经济效益、物质追求、企业利益、战略目标”,是企业的规定动作,必须做好;而“社会效益、精神追求、员工利益、执行过程”是自选动作,更是检验一个企业是“普通企业”还是“伟大企业”的分水岭。
五个承诺
为这个城市打造一张新的名片;
为当地老百姓创造一种新型生活方式;
与当地开发商一起提高这个城市的建设水平;
为当地政府上缴更多税收;
融入城市,当好这个城市的宣传员。
2002年4月28日,建业省域化发展战略的第一站濮阳建业·城市花园开盘大捷。在开盘仪式上,老胡郑重向社会发出五项承诺,涉及城市、政府、民生等方面。随后,建业的每一个项目开盘,“五个承诺”成为一项企业的庄重宣言,更成为省域化各个团队的行为准则和追求目标。
六个认同
政府认同——守信用、负责任、共发展
专家认同——持续的产品和服务创新
同行认同——品牌声誉、市场引领
客户认同——品质生活、精神富足
员工认同——企业效益和个人效益的双重实现
股东认同——持续盈利、稳定增长
在战略推进中,建业深刻地认识到:建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并不仅仅是以市场作为唯一标准,而应力求达到“六个认同”。这是建业为自己设定的标杆,更是追求卓越,拒绝平庸的具体要求。
言而总之,无论行业形势如何起伏,格局如何变化,建业“追求卓越,坚忍图成”“永不妄称第一,决不甘居第二”的企业精神不能变,因为它铸定了我们的灵魂;建业人“规范经营、阳光操作”的原则不能变,因为它是我们的道德底线;建业人在艰苦跋涉中匀速前进的心态不能变,因为急于求成难成百年老店;建业人“琢玉成器”做事的标准不能变,因为它是我们的立足之本;建业人勇于担当、回馈社会的责任感不能变,因为“大河无水,小河即干”。
由于工作需要,我行走过我国多半城市,虽然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却大多千篇一律,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区分度并不高。如何增强城市特色的辨识度、让城市发展脱颖而出?这离不开本土文化、城市文明的涵养。
——2016年3月4日《人民日报》15版两会特刊老胡相关采访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建筑表情,建筑人为地创造了城市的肌理、城市的空间、城市的唯物性,而城市结构更多的是灵魂结构和精神结构,就像一种力量决定了每个城市最基本的差别。用建筑改变和影响一座城市。在河南,18地市及36个县的城市表情里大都带有建业色彩,建业已成为河南的一个符号,与河南融为一体。
从“专业化领袖型区域品牌地产开发商”到“做中原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全面进步的推动者”的企业定位,从房地产开发商到新型生活方式服务商的战略转型,建业在这片土地上,循道跋涉,勤勉而为,每行一步都在书写着建业历史,也唯有历史才能够度量出建业的站位高度和思考角度。
1993年的一个春季夜晚,一个舍弃了休息时间召开的会议上,38岁的胡葆森在企业内部第一次提出“永不妄称第一,决不甘居第二”, 之后的几年间,河南地产界的许多个第一就与建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第一个推出高档商品住宅小区;
第一个推出住房按揭贷款;
第一个进行地产的品牌化运作;
第一个将宽带引入社区;
第一个将精品教育引进社区;
第一家在河南成立专业物业公司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第一个成立志在引领新生活方式的客户组织“建业会”;
第一个真正将社区文化概念导入中原房地产业;
…… ……
当下大学生应具有强烈的、迫切的忧患意识,应不甘平庸,就像建业“永不妄称第一、绝不甘于第二”的精神一样。现在就业、创业的机会很多,面对工作和生活,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成为检讨者,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要从自身找原因,做到“智者无怨”。
——摘录“老胡说道”之大道相通
流动的企业,才是健康的企业。有多少建业人,从走出校门的那一刻起就与建业结缘,一干就是二十余年。有多少在校生,因“老胡说道”里蕴含的厚道之心、肺腑之言深受感染,选择建业。以德润心,以文化人,以建业之道带动他们心灵的成长。
建业地产直属二公司综合管理部副经理常弱聪2014年7月1日加入建业,动情讲述这段邂逅 :与建业的缘分始于深秋的上海,在宣讲会上第一次看《百年建业》纪录片,我被这个深耕河南的本土房企深深感动,那一刻,我坚定了回到河南的决心。工作三年,埋头耕耘的同时,也经历过自我否定与怀疑,但一直谨记胡董对于新动力的寄语“敢做敢担当” 。
建业商业地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经理霍海洋于2013年7月1日加入建业,近4年的工作经历完成了他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转变: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科技不断迭代,新型生活方式不断涌现,在个人发展中一定要认清经济大形势,找准个人小定位。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要相互依托,方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建业地产总裁办公室总裁秘书沈飞于2015年7月14日加入建业,还记得胡董在与2015级新动力交流时曾说:一个合格的员工,应是能够为企业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新动力的价值,正是在于学习的高效率、思考的不受限、改变的无所畏。新动力的姿态,应是一种积极进取、不断向上的姿态,学习新知识提供新思路、思考问题给出新方案、改变现实注入新动能。房地产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但企业与个人的发展不应有周期,应向上、向上再向上。
百载树人,一个二十五年的企业躯干庞大而丰沛,从各个维度影响了太多的人。在建业,脚踏实地的成长没有特例,从基层一名销售员做起,一步步提升为项目经理、管理高层,那段刻骨铭心的青葱岁月造就了现在内心强大的建业人。
我们认同一个观点: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人是企业的第一生产要素。企业家在企业创办初期,必须具备伯乐的眼光,将志同道合者源源不断地吸收到企业中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家必须以培训师和导师的技能和胸怀,引领着企业团队的提高与壮大。
——老胡著文 《中部崛起与企业家责任》
他们是半路加入的将帅之才,不乏商界泰斗级人物,也不乏政界与学界的精英志士,同志者同行,他们为建业而来,为老胡而来,为建业的明天而来。
《百人讲述建业》书中有一章节为“当幸福来敲门”,其中记录了很多将帅之才曾与建业无数次擦肩,历尽半生的选择,最终结缘建业,这种结合印证了志同道合者相惜。
建业集团高级副总裁张春峰在《挚友 老兄 老师》一文中写道:“从1997年,一直到2007年,十年中,胡总正式地、非正式地多次邀请我到建业。他像老朋友一直关注着我的人生和事业发展,令我非常感动。2007年年初,我在未来集团的工作遇到一些困惑,当时已跟踪一年多的洛阳世纪华阳项目,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无法谈拢,苦闷至深。后来我就与胡总沟通了当时的情况,他替我进行了缜密的分析,同时也发出了加盟邀请。我稍微有些犹豫,胡总说:‘三天之内回话。’一夜无眠之后,我第二天决定来建业。”
现任河南中原建业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建业在《建业缘》一文中写道:“当时,我在中国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下称建行)的建经处工作,主管省建行系统内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建业诞生之初,建行是股东之一,占40%的股份。有一天,我的上级领导找到我,要求我起草一份文件:‘这是由建行和香港外商合资成立的一家企业,需要向省政府打报告。这份报告由你来起草。’我起草了文件,打印、盖章,之后交给了冯总(冯树森)。这本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件小事,当时哪里想到,过了近15年后,我竟加入了这家当初由我起草文件并报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司。人生的境遇就是这样在无数巧合中曲折向前。”
人生相遇,绝非偶然。建业画出的同心圆蕴含着巨大能量,吸引着更多志同道合之士加入进来,建业人怀着一份血脉相连的情愫,热情相邀,真诚以待。
十三年寒耕暑播,十三年春华秋实。建业的建设者们用了十三年的日日夜夜,塑造了一个品牌,铸就了一个团队,坚定了一个方向,确立了一个战略。从省会郑州到豫北的濮阳、豫南的南阳、豫西的三门峡、豫东的商丘,建业人南创北建,西计东施——他们已在十数个城市里用智慧堆起了高楼数以百计,用力量换得的果实硕大无朋。
——老胡著文 《建设者说》
他们身披铠甲,相濡以沫,内心坚毅又柔软。在时代浪潮里,与建业同频共振,跟随建业步履,用行动践行承诺。《建业人的长征》记载:驻马店的识途“老马”(马守彬)为了赶工,连续87天驻守工地不回家。一批批奔赴异地的年轻姑娘、小伙子将自己的婚期拖了又拖,一批批老员工将自己探家的周期不断延长……
建业人常常被自己所感动,他们的命运已与所在的城市水乳交融。2004年,时任三门峡总经理助理的许静从郑州来到三门峡,在当地租了房子,将年幼的孩子和公公、婆婆安置在当地;2005年,时任豫东南大区副总经理的王国强孩子刚过满月,接到任命的他,说服爱人带着襁褓中的孩子在当地找了份工作;2008年,当时在焦作公司工程部工作的张建新,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当他怀有身孕四个月的爱人在街上被一辆皮卡撞倒之时,他仍然忙碌在工地上……老胡每每提及此事眼中泪花闪动。这样感人的例子太多太多,不胜枚举……
最终塑造我们的,是我们所经历的那些艰难时光,而非浮名虚利。我们所经历的每一次挫折,都会在灵魂深处种下坚韧的种子。我们记忆深处的每一次苦难,都会在日后成为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力量。
——雪莉·桑德伯格
他们是建业1992年的创始者,他们都为建业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们是建业的第一批员工。这些建业人来时是姑娘,是小伙儿,在随后与建业相伴的日子里结婚、生子,如今已走过大半个人生。
最早的一批建业人身上携带着与生俱来的伟大企业基因“追求卓越,坚忍图成”,所以从一开始就提出了 “永不妄称第一,决不甘居第二”的壮语豪言,这是建业人身上共同的品格,跨越历史的河流,不但没有被风蚀,反而熠熠生辉,历久弥坚。
1992年,改革的春风刚刚吹进了经济并不是十分发达的河南,很多青年人都希望到改革的浪潮中去拼搏,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建业就在郑州市丰产路9号河南省社科院内这栋不起眼的小楼里诞生。这里是建业梦想开始的地方,“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理念就萌发在这里。公司刚成立时,老胡负责对接外联;冯总(冯树森)基本和老胡一起,到规划局、土地局等办理具体的手续;闫颖春总主要负责内务。财务部五六个人挤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三伏天没有空调,身上长了很多痱子。白天泡在工地上,晚上加班加点、吃泡饭是常有的事。由于公司处于创业阶段,员工少、分工不是很细,但有活儿争着干,都积极补位。当时公司办公使用的只有一辆皮卡车,所以大家外出办事有的人骑自行车,有的则坐公交车,各自想各自的办法,但总是鼓荡着工作的激情和热情,工作效率也很高。
老建业人往往说得少、做得多,怯于流露真情实感,他们是时光行者,数次挑灯夜战,走过泥泞,苦而不言。现任建业集团客服管理部总经理薄茹忆起往事,质朴的语言里自然流露出的感动却来得那么汹涌。
薄茹于1994年加入建业物业,那时候物业管理概念才刚刚建立,当时物业的主要工作就是扫地,清运垃圾,正在施工的小区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一不小心就会摔到沟里。单元门前放了块木板像是过桥一样,每次走在上面都晃悠悠的。中午吃饭就到楼下接施工用水,有时浑浊得还要沉淀半天才能用,办公人员一起动手做饭,吃香喷喷的大锅饭,倒也其乐融融,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大家一起讨论和碰撞,制定出了公司最初的分工、职责和小区管理细则,并确定了接听电话的规范用语:“您好!金水花园管理处。”
勇气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据薄茹回忆,建业创业初期条件虽然艰苦,但每个人的内心都十分纯粹,竭尽全力,排除万难做好自己的工作,所有困难险阻在这股劲头面前都化为泡沫,不值一提。现在回想起那时候的坚毅与勇敢,连自己都觉得有点难以置信。
最深的脚印永远在泥泞的路上,最美的风景永远在坎坷的旅途上。那些光影里复活的“老时光”再次提醒我们,传承硕德,饮水思源。事实上,在建业20年以上的老员工不计其数,薄茹是个范例,也是90年代人的一个缩影。
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愿意含着眼泪奔跑的人。提起往事,薄茹几次落泪,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致敬老建业人。
季复一季,年复一年,一路探索,一路创新。住房、体育、教育、文化、旅游、社区生活、投资兴业——客户生活需求的不断升级和日益丰富多元,就是企业战略转型致力的方向,就是照亮建业人循道途中那束不灭的光。
——老胡著文《循道途中那束不灭的光》
时与世迁,随着城镇化的整体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我们正在迎接消费升级和需求多元等巨大的中国社会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建业遵循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积极转型,深度思考地产与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商业、体育等多维度融合的发展之道。即从“单一住宅开发商”转型为以居住为基础的“新型生活方式服务商”。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建业即以自身敏锐的市场感受力作出系列尝试及资源铺垫,旨在更好满足新时期下客户日益丰富的生活需求。
1994年,建业扛起河南足球大旗,建业足球自此成为河南人精神的象征和参与最广泛的文化体育项目;2001年,建业成立中原首家客户俱乐部——“建业会”,立足在客户中传播文化艺术及居住文明;2009年,建业正式推出至尊卡,以此整合优质的商家资源,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2011年,志在建立全省无盲点服务的建业大服务体系正式启动;2012年,为解决全省客户“菜篮子、花篮子、果篮子”及周末休闲度假的升级需求,建业引进荷兰的鲜切花技术及以色列的灌溉设备,投巨资兴建了占地5000亩的绿色基地。2013年,以社区人文教育为使命的本源社区书院在郑州建业森林半岛社区开馆;2014年,建业互联网O2O产业概念诞生,埋下了嵩云科技的精神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