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YE MAGAZINE
4月12日,由华为、建业、《建业》月刊、《郑周刊》联合策划的中原手机影像展(第一季)在郑州丹尼斯大卫城启幕。这是继去年策划“城市杂志艺术展”之后的又一次人文行动。
此次影像展,以“探寻中原理想生活范本”为内核,在华为P30系列全国发布前夕,我们联手全省招募摄影达人与意见领袖,试用华为新产品,走访建业中原文化小镇、建业东京梦华、建业花满地温泉酒店,探访中原城市的人文时尚风情,从上千幅作品中甄选180余幅,汇成独具中原特色的全新文化注脚。
5月,建业迎来27岁生日,三十周年的话题愈加频繁地被提及。老胡也在各种场合不断提到“伟大企业的基因”。
多年来,西方大牌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强势占领着我们的心智。而可喜的是,近几年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加速崛起,在世界舞台上愈发自信,从他们身上,一定程度能够看到伟大企业的缩影。
27年战略聚焦在中原,建业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优质口碑和信用支撑,作为中西部区域持续领先的综合服务商品牌,推动着中原经济、文化、时尚、艺术、生活方式等领域的全面进步。——从25年前扛起河南足球大旗,到“省市县镇村”五级市场300多个高品质社区拔地而起;从为弘扬中原文化落地生根的电影小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大集古镇、足球小镇等10余个文化小镇,到花开十余城的建业绿色基地田园综合体,以及标志着城市风尚艺术进阶的建业·J18、凯旋广场、花满地酒店、铂尔曼酒店……。数百个理想主义坐标闪烁在中原大地,并逐步走向全国。
出于对文化与品牌的自信及坚守,建业持续领跑中原,并步伐铿锵地向着“伟大企业”迈进。这与华为“30年坚持聚焦在主航道,致力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坚持不走捷径,拒绝机会主义,踏踏实实,长期投入,厚积薄发;致力于成为消费者喜爱和信赖的、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品牌”等文化与品牌信念不谋而合。——这也是华为与建业未来跨界联合的重要基础。
老胡多年前就曾说:“明日河南之于中国,必同于今日中国之于世界。”我们的双脚踩在中原大地上,而我们的真意,则更是关于中国文化的浮沉和精神乡愁的翕阖。
趋势一:消费者预期的变化正在改变整个消费市场。从需求端出发,让每个用户都能以合适的价格买到合适的商品,如此才能符合商业的逻辑。趋势二:物质长期供过于求,需求端变身供给端。在长期供过于求的商品世界中,被过度满足的需求端开始主动消化存量商品。于是过去只能在当铺店进行的生意,在资本与技术的助推下规模化发展起来。趋势三:消费者向虚拟世界迁移。虚拟世界消费指的是所有在线上进行的、侧重精神层的虚拟物品消费,如长短视频、小说、游戏、社交、虚拟物品、虚拟偶像等。
——偏见实验室近期发布的2019年三个消费趋势。
虚构的“种草”,是污染购物环境的“毒草”。
——据小红书提供的数据,2019年1月至3月,其反作弊技术团队已处理涉及代写代发的黑产账号138万个,作弊账号38万个,作弊笔记121万篇。媒体人任然表示,遍网都是“买”来的“种草”,只要不揭穿,看似买卖双方都“相安无事”。然而,不能低估这种虚构用户体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它不仅对购物者造成误导,更是对于网络购物环境的直接伤害。
“我不认为我有什么宿敌。有许多人不喜欢我,这点我很确认。我们要与许多人竞争,这是一个残酷的市场。在操作系统层面,我们要与谷歌、微软竞争。在硬件领域,我们要与三星、华为,还有其它中国企业竞争。在PC领域,我们要与戴尔、惠普、联想竞争。凡是我们进入的市场,都有许多竞争者。我们不会将目光对准个人或者企业,我们关注客户,我们总是问自己:‘能为客户做更多吗?’这就是我们看待的方式。”
——近期,当被问到“当乔布斯运营苹果时,当盖茨运营微软时,他们是宿敌。这是一种亦敌亦友的关系,他们尊敬彼此,激烈竞争。谁是你的宿敌”,库克如是回答。
尤其今天中国的传统媒体式微,自媒体兴起,尽管自媒体的从业者当中有不少是传统媒体出身,但他们其中很多人离开了传统媒体机构和系统之后,机构里原有的一些操作规范也就再也束缚不了他们,这个时候唯一导向可能就是如何吸引流量、争取更多的关注,于是就容易出现部分自媒体的这种推测式、臆想式的写作手法。
——近期 “北大学子涉嫌弑母案”与上海17岁少年跳桥身亡事件备受热议,在分析这两起案件的发生时,有自媒体公众号沿着亲子关系、教育方式等常见角度出发,直接揣测母亲对孩子的严苛,博取眼球。对此,梁文道在《自媒体时代,别丢了新闻伦理的底线》中如是说道。
“她需求”走强:中国一二线城市女性购房者快速增加
——日前,有平台发布《2019年女性安居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女性购房者占比高达46.7%,接近男性购房者占比。其中,30岁以上50岁以下的单身女性购房者占大头且数量逐年增多。分城市看,数据显示,北京、深圳两座一线城市,购房者性别比例接近1:1,郑州、长沙、西安3座二线城市大龄女青年购房比例甚至明显高于男性。《报告》还显示,两居室是女性购房的首选户型。单身大龄女青年更偏向三居室,而30岁以下的女性更偏向一居室,女性购房的刚需属性更明显。
新词:泪失禁体质
——意指“每逢和人吵架或是情绪稍微激动些时,都会控制不住地想哭。明明不是一件值得哭的事情,自己也没有太委屈,只是据理力争,可嗓门一高情绪一上来,声音慢慢就变成了哭腔。台词早早就准备好了,愣是说不出口了,气势荡然无存,整个人原地描述什么叫做怂”。
2013年,“建业业主大串门”活动温情登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式服务模式;
2018年,“因爱而动——建业万人运动嘉年华”燃情启幕,发声城市,感知生活,进一步拉近了建业与家人间的距离。
2019年,时光见证,卓越升级。“因爱而游·建业百万客户游郑州”系列活动,是建业献给业主的又一封情书。
4月29日上午,建业集团“因爱而游·建业百万客户游郑州”系列活动在建业中原文化小镇之樱桃沟足球小镇热烈启幕。近千名建业业主和省内外媒体友人来到现场,怀着对本次专属旅程的期待,共同见证着这场充满温暖与爱的活动开启。
活动当天,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建业集团联席董事长刘卫星、建业集团执行总裁王俊等建业集团高管亲临启幕仪式现场,与来自河南全省18城市的业主们共同开启建业百万客户游郑州的序幕。
一个朴素愿望,成就美好生活“建业+ ”
老胡曾说:“客户生活需求的不断升级和日益丰富多元,就是企业战略转型致力的方向,就是照亮建业人循道途中那束不灭的光。”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建业用心挑选自身不同业态中的最新成果,将分别组织业主们走进建业中原文化小镇、品味河南18地市特色美食并感受非遗民俗等传统风情;乐享足球公园、北欧智乐园、骑乐园等潮趣生活;在橙园花开艺术馆和新筑城市公园等人文新作中体验生活的多重美好。
“因爱而游·建业百万客户游郑州”系列活动是建业发起的史上人数规模最大、体验内容最全、时间跨度最长的年度客户体验活动,也是建业集团践行“住好房子、过好生活”的落地活动之一。
伴随“因爱而游”系列活动的持续开展,建业业主将更为深入地感受“建业+”多元化全生态服务体系的丰盛业态,共享建业发展硕果。
老胡在发言中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客户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住好房子,我们也想要在旅游、文化、酒店、商业等方面为客户带来更全面的服务。‘因爱而游·建业百万客户游郑州’活动,就是想让客户从今年开始来看看我们在郑州做的这些项目,了解一下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看下这个过程、了解一下建业为自身战略转型和升级所做的艰苦探索。”
“这一活动会长期持续下来,接下来每年组织40~50万人游郑州。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下一步,我们不光计划组织客户游郑州,还将组织郑州乃至河南全省的客户游洛阳、游安阳、游平顶山、游鹤壁等18个地市,让我们的客户在游览的过程中了解、享受并认知河南,为自己身为河南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一份不变初心,服务客户新生活体验
在“建业+”幸福生态系统下,建业为客户带来多重维度的美好生活服务,让所有热爱建业的客户、河南人民都能亲密感受“建业+”幸福生活形态。
建业业主代表付雅稚表达了身居建业的幸福:“我与建业结缘已经19年了,在这期间,我和建业一起经历了同样的成长。特别是在2016年加入君邻会后,我开始重新思考我应该怎样定义幸福。作为一名建业业主,我认为我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付女士引用《铁齿铜牙纪晓岚》主题曲中的歌词“心中有百姓的人,百姓心中自有你”作为收尾,并动情说道:“我们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胡葆森董事长对河南深厚的情感、对客户的赤诚之心,感受到建业集团作为一个企业,多年来为提升河南人民生活质量所做的努力!”
老胡在启幕仪式上亲自为活动题词“百万客户游郑州”,并携5位业主代表一道在题词上盖下印章,宣告了建业集团“因爱而游·建业百万客户游郑州”活动正式启动。
伴随着活动现场传统豫剧《穆桂英挂帅·出征》营造的热烈氛围,建业家人们也即将踏上他们的专属旅程!
2019集团管理年会,老胡重申文化自信、品牌自信与创新协同的重要性。作为建业文化、企业精神及品牌形象重要载体的《建业》月刊今年9月即将迎来18岁成人礼。
互联网时代,我们努力尝试以“纸刊出版+品牌跨界活动+新媒体整合传播+文化艺术展+文创品孵化”等更为立体的融媒体形态持续扩大建业文化的张力与品牌影响力,持续构建中原大地的“纸之精神”与企业融媒体界的“建业现象”。
去年7月,由《建业》月刊联合《郑周刊》在郑州熙地港主办的《见郑——城市杂志文化艺术展》,经历3周筹备,300余位来自建筑、设计、文化、美学等各行业意见领袖助阵,50余家主流媒体及自媒体报道,线上线下引爆近200万人次传播声量。
今年与华为跨界合作,在华为P30系列全球发布之际,我们以影像艺术展为创意源点,以“探寻中原理想生活范本”为内核,联手全省招募摄影达人与意见领袖,试用华为新产品,走访建业中原文化小镇、建业东京梦华、建业花满地温泉酒店,探访中原城市的人文时尚风情,从上千幅作品中甄选180余幅,汇成独具中原特色的全新文化注脚。
首次展览开幕式邀请300名KOL助阵,现场直播一度达到15万人次观看,50余家媒体报道,品牌总声量超过500万人次。
这对于一本民营企业的内刊,并非易事。十八年来,我们经历纸媒的黄金时代,也见证着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成长。之后是眼花缭乱、无所不用其极的自媒体,以及朋友圈疯狂的微商和点赞带来的疲惫。
时代过分浮躁,每一个渺小个体都在庞杂的社交网络中迷失,找不到势均力敌的对手,也没有同类。可我们还是喜欢那种缓慢生长的情义,而不是大跃进式的浮夸。每当此时,仍会怀念《万科周刊》《SOHO小报》这些老朋友。
建业本身是一家有追求又极具学习热情的企业。在企业发展中不断反思、坚持创新。这个过程中,《建业》月刊既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它贴近企业又不断抽离出来自己,保持自己既记录阐述又独立思考的角色。拙朴的外形下,跳动着一颗青春活力、激荡澎湃的心。
陈丹青在《局部》中谈论王希孟的十八岁是“光华灿烂”:十八岁的感知系统,是全息的,好比崭新的电脑,搜索功能,下载功能,反应功能,绰绰有余,灵极了。思想、寄托、寓意、境界,不是少年人的事情。所谓虚实、提炼、滋味、风格,是成年画家的智力意图和精神追求,是一种所谓文化上的自我驱策与自我锤炼,少年,则是拿着生命力和感觉做事情。
《建业》的十八岁依然会劲道、辛辣、少年气,令百年IBM依然焕发生机的《Think》杂志身上那种少年气,梵高莫扎特王希孟竹林七贤古希腊雕刻家身上都有的那种少年气。
这是一个过于平庸的时代,面对大多事物,人们似乎更热衷追求数量而不是质感,也不愿寻求事物内在肌理的价值与意义。相对于沉甸甸的思索、积累和独行,人们更渴望简单、速效以及投入热闹人群获取短暂的被认知感。
只是,站在更宽阔的视野来看,我们仍然坚定要走向那个缓慢流淌、桀骜独行、热衷创造和开辟的群体。
生活的旖旎之途还足够远,我们会不断更新自我,每一次,都是新的旅途。
看美的作品,是会给震住的。站在镜头后观察、发现、捕捉,被美的感觉带着走,隐没在城市里的我们以摄影这种旁观者的视角,重新审视美学的打开方式,用画面直接冲击城市的思考惯性。
摄影是艺术化的心相,心性不同,拍摄的情绪表达也相差甚远,如何认识、如何判断、如何思考,或湛明光亮,充满向往,或青涩粗糙,毫无生命迹象,摄影本身,作为一大品类,输出着一种发现美的思考模式。
现在我们已不必再为摄影是不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操心了,它离我们如此之近,让我们习惯于在生活的各个瞬间捕捉到它的美。以往的摄影更像是被展示的艺术品,似乎和普通人之间筑起了高高的门槛,凌驾在大众审美之上,直至被大众媒介拉入日常,联结了每个生命个体,才在悄无声息间助长了美学觉醒的速度。
华为P30拉平了视觉摄影的专业化,让人心的感知作为变量,拓展着城市美学的边界,夯实了艺术在城市的分量。手机摄影的出现打破了摄影技术的界限,无论载体为何,不管形式为何,所谓专业,即为他人所不及,做出觉知性的发现。新时代的“专业”成了人文意义上的界定而非固有化为一门技术。
现在,人越来越回归本我,顶顶要紧的,不是知识,不是熟练,不是所谓的文化教养,而是直觉,是本能,是那种最最新鲜的感受力,直白地说,是一种可贵的无知,美学迅猛崛起的趋势让城市已经到了务必要以真诚伦理呈现自我的阶段。
专业化的时代带来了审美意识的水涨船高,我们渴望看到更深刻的东西,借以反观自我。建业自创立之初,亦都在始终高度关注生于斯、长于发掘美好的生活方式,建筑、戏曲、国学、设计,无形中传达着生活中的文化艺术,一个企业难得的人文涵养。郑风文化以美会美,把动着时代赋予城市的独有的生命脉络,践行美学认知的价值。根植于伦理经济上的企业责任,架构城市思维上对于美的偏好。
如今,摄影不再只是思想的载体,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思想的源泉。它以一种喷薄发展的生命力证实着城市美学的表征力,社会整体上确凿的提及,启发着蠢蠢欲动的想象力。说白了我们需要努力找回的,不单是信仰与文化,还有一个民族的美学根脉。
些许碎语,权且短记,聊以暂存,以待他年回观,不负此间盛事厚谊。
创造一场影像艺术展需要多少个条件?答案是一个,建业与华为。两个天赋异禀的企业因志趣投合,携手记录城市的分秒变化,探索影像与城市的人文关系,将单向沟通转换为“景观”背后品牌与大众的深度对话。这场跨界产生的势能远超出展览本身,不仅标志着一座城市精神品位的进阶,也是企业不断突破界限、更新刻板印象、超越自我的进化历程。不止于展,不止建业,不止华为,每个人都能从这场展览中检索出人生关键词。
这场展览看起来像是几个爱国货的人、爱文化的人搞的party,其实背后逻辑是两个品牌的强强联合。大众化消费市场离不开大众传播,但现在的零售业有一个新名词叫做:合伙人销售。逐一突破、情感疗法,已然成为新零售市场的瞄准性营销,市场不再是单纯的买与卖的关系,还有一种关系叫做情感参与股东,把情感叠加,让你我同在。建业+华为=王牌对王牌,粉丝共享,淋漓尽致。
做品牌,其实就是做社交,消费者购买品牌产品,本就是与企业进行价值交换的过程。好的社交体验,一定是将受众的兴趣与品牌故事结合起来,再围绕热点事件开展事件传播。这一次,华为+建业,《郑周刊》+《建业》月刊,“品牌+”的策略也让多方品牌与用户同时进行对话与沟通,并亲身参与到品牌塑造传播当中,这样的社交体验,相信能更好的增进品牌认知力与感染力,提升品牌的展露度与活跃度。
艺术发展的脉络,有一条线是从宗教、从书斋逐渐走出来,从《圣母子》到《夜巡》到《格尔尼卡》,从梅兰竹菊到《流民图》,再到后现代,艺术家鲜明的表达自己的立场。摄影作为一种后发的艺术,对社会的观察和记录,是它的先天优势和职责所在。照相机从笨重的座机,到120、135,再到数码相机、手机,越来越便捷,而摄影艺术也值得再探讨。华为联合建业这次活动,出发点特别有创意,使用华为手机,走访建业在河南的项目,通过影像,展现中原城市的人文时尚艺术进程,既生动鲜活又体现了两家企业对人文的关照,激发了许多建业业主参与,也激发了许多艺术家和摄影人的灵感。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持续深入办下去,让更多人参与。
有人说:“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互应和,相互感通,即为道。”对于摄影,又何尝不是与人、与物的应和、感通。摄影是我们观察,亲近世界的一种方式,手机摄影让这种观察变得更加快捷、便利。这次建业和华为两大品牌联合发起的手机影像展,新意与创意兼具,愿秉持艺术标准,坚持走下去。也愿两个品牌能够持续关注人文艺术,观照城市文化。
自打手机也成了能拍照片的工具,影像的采集和传播就进入了一个爆发的状态,人们日渐地从文字信息的获取过渡到了读图时代,很多人就此实现了用影像表达自我的企图,摄影艺术(如果可以称之为艺术的话)从人们以前的仰止跌落,成为了普罗的日常。建业和华为这次的结合,很有新意,两个具有家国情怀的品牌,能够以人文艺术的名义关注城市文脉,很难得。
只是随身的手机,却在特定时间与地方记录下不同温度与气息的瞬间,总能令自己久久回味……我想这是很多热爱捕捉生活点滴的人都会有的感受吧,记得多年前就与好友李清翰聊到手机摄影展的话题,觉得这是一个真正让艺术回归生活的形式与话题,一定会让这刻板而无趣的城市增加些许闪亮的。这次摄影展绝对是建业+华为+《郑周刊》的用心+良心之作,更是郑州人的一次精神盛宴,有幸参加,实感荣幸。
大千世界里有很多缘起,比如这次华为建业联办的美学行摄之旅,应邀让从未接触过华为手机的我在短短几天试用体验,走访建业文化小镇、建业花满地酒店、建业东京梦华,拍摄近千张图片。随手拍的极具便捷让人多了对大自然对这个世界的贪婪记录,高科技浓缩到一枚手中方寸之物。小小的摄像头下又可以探索更多的人文地理美好生活或人事冷暖。这次活动华为和建业的创意亮点结合挺好,据说还有第二季和后续合作,也很期待。
见识了科技和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后,更值得深思的是我们要随着高科技、快节奏的生活高能运转,还是要因为高科技的便利从而有更多时间去体验更慢更深度的生活?我选择后者。在一切都很快速、喧嚣繁华及信息爆炸的年代,慢反而珍贵起来,就如同建业一直追寻的意义一样,二十几年深爱家乡,用一种“慢”的哲学(其实就是匠心),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这个时代,几乎人人都在谈美学,但“美学”这个词似乎又离我们的生活很远。这次由建业、华为两大品牌联合,《建业》月刊、《郑周刊》策划承办的“中原手机影像展”就是一次倡导全民生活美学的集体发声。作为一名手机摄影爱好者,在这条发现美的道路上终于不再孤单。开幕当天,见证了两百多位各行业意见领袖和美学达人对于城市美学生活的探讨,十分受益。愿越来越多的商业大品牌能够引领文化与美学构建,提供更多平台,一起携美同行,做生活美学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期待下次活动。
已有很强品牌力的品牌该怎么做?
品牌跨界结合是不是简单的1+1?
除了线上的裂变,线下该如何打磨不一样的体验?
建业,总是给我们惊喜,用文化共振城市力量,社群运营,注重精神共鸣,每次动作都是品牌运营的经典案例。此次与华为的合作,令人期待!
看这场展览让我回忆起很多年前采访摄影家姜健老师,问其有没有西藏新疆之类的采风行摄,这其实是一个浅薄的发问,带着对摄影的通俗理解,姜健老师的回答很朴实,“没有采风,只有当下的系列思考呈现”,这个答案让当年停留在视觉表象的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观念。专注,深耕,思考,突破画面感。画面当然重要,而其所传递出来的意义也并非表象那么简单。
建业,也是如此,建造房子,又突破房子,在钢筋水泥之上融入温度,完成基本的生活需求,又不遗余力地做着看似无法“等值交换”的人文推广,让这个城市因此多一点点生动的文脉,让居住变成生活,让生活更有质地。
在展览开幕式上,主办方建业与华为用短短两日行摄将中原的人文风貌凝聚成展,很多深耕于各个领域的行家汇聚于此,幅幅作品均出自于随手即拍的华为P30,不禁感慨科技的力量。
当下,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手机建构的空间里,人与人的关系愈来愈离不开以手机为载体搭建起来的基础社交网络。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无限趋近同步化,时代的进步似乎比我们快得多,快到来不及思考,就被洪流裹挟着冲向一个又一个明天。
木心写过,“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我们或许不是需要形式上的慢,坚决与世界的对流,而是需要诗意化的表达,下意识需要一点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
影像与诗意:镜头里的城市美学
观照城市人文,探索文化价值。由华为、建业集团、《郑周刊》、《建业》月刊联合策划的中原手机影像展4月12日于丹尼斯大卫城优雅启幕。春日午后,“幻梦成影”如约举办,在同为自然美学实践者的主持人安昱歆女士的柔和话语中,摄影展缓现其貌。
华为河南终端业务部部长顾佳亮先生首发致辞,虽是步履不停从HUAWEI P30系列上海发布会上风尘仆仆而来,仍不掩其言语间的激越,聚焦于华为未来影像的宏观构架,为来访者铺展开了未来华为科技的新蓝图。作为此次活动的联合策划方,建业集团品牌部副总经理何佳颖提及华为的民族精神与建业民族文化形而上的契合点,措辞中溢满由心的欢喜,以艺术展的形式呈现手机摄影,是建业人文情怀和华为科技实力的一次珠联璧合的碰撞共生,建业与华为的一起发声,必然是高品牌势能的共进与迸发。
摄影的表达很奇妙,与其说是看见的,倒不如说是感知到的。画面镜头之后,是每个个体对于世界的认知。活动联合策展人、《建业》月刊主编宋幸然讲述了在中国品牌开始加速崛起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对文化与品牌的自信及坚守,以及如何用影像的形式展示中原城市的人文时尚风情,记录那些温暖我们的“故乡”印记,汇成独具中原人文、艺术、风尚的全新文化注脚。美学研究者、《郑周刊》《郑风》创始人李清翰先生从美学、艺术和城市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在大情感时代与品牌人格化时代,审美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以及为何影像获得了最大的时代感召力。
此外,开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幻梦成影”终选评审余建先生,摄影艺术家、知名手作人朱翼先生,知名主持人、FM881品牌负责人Tonny先生,知名主持人、绘粢厨房创始人王绘粢女士等众多大咖都来到现场,为本次活动驻足增彩。
世相与生命:今天的影像,与未来的历史
摄影艺术可能越来越需要代表市场的反馈,与其说是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不如定义为用尽人为的可能尽量贴近内心思想的意识形态。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另外一种补充形式,艺术奖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把一些弥漫情绪思考的摄影作品从市场竞争机制中拯救出来,为人所知。
本次“幻梦成影·中原手机影像展”设置了四重奖项,分别为“最佳影响力奖”“城市风尚奖”“人文之光奖”“美学探索奖”,奖项的设置不在于甄选好坏的作品,一较高下,而在于用作品分享同一种精神。
从初期“人人都是摄影师”活动征集摄影作品,上千人参与其中,感受影像带来的乐趣,到中期“影像读城·美学行摄”,辗转郑州、开封、许昌三地采风,从建业中原文化小镇的建筑、美食、戏曲、国学的文化艺术生活,到引领古都复兴的建业东京梦华,再落脚于超现实梦幻意境的鄢陵建业花满地温泉酒店,打开华为P30系列手机镜头,成百上千幅作品汇聚在一起。
思想的碰撞,是影像最大的意义。开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余建先生,艺术家、摄影师虚石,《郑周刊》《郑风》创始人李清翰,组成终选评审,经过审慎的探讨,最终评选出本次参展作品。余建先生活动现场的殷殷谈吐,也展露着对用艺术展形式记录当下与未来的期盼。
“世相与影像”是一个抛向社会的话题。当下,娱乐产业下的腐蚀文化侵蚀我们的日常,专业化的时代又拉高了大众的审美意识,二者之间的落差,让我们内心深处开始渴望更深刻的东西。论坛交流汇聚了多位摄影达人,与“幻梦成影”联合策展人——《郑周刊》《郑风》创始人李清翰、《建业》月刊主编宋幸然和华为河南终端业务部部长顾佳亮、衣生贰服饰品牌创始人张献虎共同阐述这世间百态,影像万千。
摄影不再只是思想的载体,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思想的源泉。在次日“今天的影像,与未来的历史”主题沙龙环节,“幻梦成影”联合策展人——李清翰、宋幸然以及华为河南终端业务部市场经理谢勃、王若煜共同探讨影像的诗意与哲学。我们面临的世界可能是一个美学开始深度觉醒的世界,手机摄影的角度设定,让观者的精神世界瞬间联结了与看似遥远的摄影艺术之间的距离。
回眸与远征:建业用文化共振城市力量
“幻梦成影·中原手机影像展”,是华为与建业首次联合,意义不在于展览本身,而在于这次展览在中原这片土地上所传达出的文化思想与时代精神是稀有的、值得被珍藏的。
建业,一直都是中原文化的践行者。扎根河南27年,从为河南人民“建造好房子”到“营造新生活”,构建以住房、商业、酒店、体育、教育、文化、旅游、绿色基地、社群生活、投资兴业等为内核的幸福生活矩阵,重新定义了“河南人的美好生活方式”。《建业》月刊创刊18年来,一直坚守文化阵地,倡导返璞归真,记录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与人文景观。
出于对文化与品牌的自信及坚守,建业27年领跑中原,并步伐铿锵地向着“伟大企业”迈进。这与华为“30年坚持聚焦在主航道,致力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坚持不走捷径,拒绝机会主义,踏踏实实,长期投入,厚积薄发;致力于成为消费者喜爱和信赖的、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品牌”等企业文化与品牌信念不谋而合。——这也是华为与建业未来跨界联合的重要基础。
此次中原手机影像展,在华为P30系列全国发布之际,《建业》月刊联合《郑周刊》,试图以“人人都是摄影师”的名义,全省招募摄影达人。第一季美学之旅奔赴郑州、开封、许昌三地,探访中原城市的人文时尚风情,记录那些温暖我们的“故乡”印记,汇成独具中原人文、艺术、风尚的全新文化注脚。华为与建业两大品牌的首次联合,经过这次跨界的探索,接下来将会碰撞出更多可能性,为中原击掌,为文化赋能。
像阅读书籍一般,用影像记录一座城市
鲍德里亚所著的《消费社会》中,就提出“消费社会时代,消费者不仅对具体的物的功用或个别的使用价值有所需求,人们更多的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精神特性等内涵,往往热爱商品的象征意义甚于商品的实用价值。”
4月3日~ 4日,乘着人间四月天的缕缕春风,三十多位影像达人踏上了由华为P30和《建业》月刊联合组织的“美学行摄”之旅。两天时间,影像达人们穿过郑州、开封、许昌三座城市,像阅读书籍一般,用影像记录下了它们在这个春天最美的样子。
“美学行摄”的第一站是建业中原文化小镇郑州樱桃沟足球小镇。穿过城市的高架与车流,古典建筑流淌出的历史神韵、中原本土的戏曲与美食和红红火火的生活场景在这片安然的郊野里相会。影像达人们打开镜头流连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上,往昔的时光与旧梦仿佛在这块手机镜头里一一重映了。
3月20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峰会暨房企500强测评成果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稳居行业综合实力50强,荣获“2019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第40名,较往年提升1名。同时,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还在“2019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区域运营10强”中位列第1名。至此,建业集团已经连续6年入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强,连续11年荣膺区域运营十强第1名。
建业集团获全国工商联颁发《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2018)》荣誉证书
3月26日~ 27日,全国工商联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会在浙江召开。会议现场,全国工商联为2018年入选《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2018)》的民营企业颁发荣誉证书。建业集团从全国397个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候选名单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2018)》,成为唯一一家以地产为主业的上榜企业。
增长97.2%!建业地产2018年业绩发布
3月28日,安博ap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00832.HK)在香港发布2018年业绩。报告期内,建业地产 2018年年度合同销售金额达人民币723.66亿,显著增长97.2%。重资产合同销售金额达人民币536.75亿元,同比增长76.5%,超额完成全年目标。轻资产项目合同销售额达人民币186.91亿元,同比增长197.2%。
展望未来,老胡在致辞中表示:“未来,本公司坚定实现‘在转型中发展’,将继续利用自身品牌、口碑、信誉与独特商业模式的综合优势,加快资源整合与创新土地获取方式,进一步升级产品和服务标准;进一步围绕地产主业强化‘建业+’商业生态系统的‘多兵种联合作战’协同效应;依托全新的时代机遇与丰厚的大商业生态格局,以‘让河南人民都过上好生活’为全新愿景,致力于为一亿河南人民营造全新的生活方式。”
建业牵手光大:打造国企民企互助发展典范
3月29日,建业控股有限公司与光大集团在香港远东金融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本次签约后,建业集团将与光大集团在存款、发债、企业上市、房地产项目等方面加强双方合作,努力将此次战略合作打造成为国企民企强强联合、互助发展的典范。
陈润儿省长一行深入建业集团调研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发展工作
4月2日上午,河南省委副书记、河南省省长陈润儿一行深入中原文化小镇之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只有河南·戏之国》项目现场进行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调研。
陈润儿省长对电影小镇的建设进度、运营模式以及在积极推动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努力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希望电影小镇抓住客户需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现代传播方式,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他表示:这些高品质的文化旅游项目正是郑州所需要的,郑州全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首要支撑要素就是文化,要彰显文化魅力, 增强承载能力, 提升产业实力。
“机遇与挑战”——老胡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河南)国际投洽会 展望外资企业发展新局面
4月8日,第十三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如期举行。本届投洽会以“开放合作、中原出彩”为主题,为广大国内外客商深入对接、互利共赢创造更多商机,建业集团作为河南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单位受邀参加此次展会。
老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接过河南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一职的接力棒以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发展,为河南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各成员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但是,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也为协会成员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凝聚力 竞争力 影响力”
——老胡于中城联盟公开课开讲企业用人之道
4月12日上午,由中城联盟主办的“HR,为企业高效赋能——中城联盟人力资源公开课”在北京举行。老胡作为中城联盟第三任轮值主席受邀作“老胡说道之大道相通篇”演讲。
老胡认为一个企业要有“三力”:凝聚力、竞争力、影响力。“一个企业没有凝聚力,就不可能有竞争力和影响力;凝聚力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基础和前提,人力资源工作对企业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升企业凝聚力。”
建业集团荣获中欧企业社会责任评选“公益奖”
4月13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总会主办的“新时代·新责任”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2018中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建业集团荣获“公益奖”并入选该报告。
建业集团在27年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长期进行着大额社会捐赠,更以“公益+足球”模式创新推动河南社会足球发展,以教育扶贫支持贫困地区校园足球成长。
她在海滨城市隐居六年,专心读书写作,享受着喜爱的“三段式”生活——早上写作,下午看书,晚上看电影。她用六年的时间,将自己所思考的生命、爱情、生活等融汇到了新书《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里。
对于爱情和人生,她似乎比所有人都看得更加透彻,也是最能做到知行合一的人;她有着无数女性为之钦慕向往的爱情,也是中国众多女性的榜样;同时,她也引领了众多中国女性走向精神独立的自由生活。她就是君邻公开课第十一讲嘉宾,中国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
3月9日,在郑州建业凯旋广场34楼云端会面中心,君邻公开课第十一讲邀请中国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与现场二百多名君邻会会员及网友畅谈了人生本质、生活方式以及对于爱情和美的思考。
一个人要意识到自我 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李银河身上有很多的标签,她被称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为女性独立而勇敢发声的自由战士,是爱与美的捍卫者”等等,在她的书中,也总是在谈论着建立自我的重要性。她讲道:“我觉得作为一个人,有没有意识到自我,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人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自我,这样他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李银河教授列举了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五个层次,从生存需求到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再到最后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自我的话,那何谈实现?
紧接着,她讲到在中国,人们往往觉得自己属于某一群体,对于自我以及个人追求不是特别看重。“个人主义”这个词在中国一直都是一个负面、被打压的词语。
实际上,个人主义所强调的是个人的价值、自我的追求与自我实现。从古至今,中国一直强调的集体主义,在今天依然对个人主义产生着打压,李银河教授认为这样是不应当的。
男女平权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让我们看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女性,开始更多地关照到女性的社会需求,并尊重女性。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女性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高,在男女平权的问题上,李银河教授讲道:“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男权社会,从来都是男尊女卑。现在慢慢地改变了,我觉得中国的女性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但是,她也讲道:“中国人参与劳动率在全世界是最高的,我们国家的女性也是最勤劳的。”据统计显示,中国女性的平均收入仅占男性的70%,在政治参与率上,女性也仅占20%,在发达国家也同样如此。因此,李银河表示:“男女平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做社会学家 就像一个看门狗
无论是两性关系,还是一些社会争议事件,在李银河看来,身为社会学家,尤其是作为一名研究性的社会学家,在遇到一些错事的时候,就应当出来发声。“做社会学家,就像一个看门狗。看到什么事错得离谱的时候,就汪汪叫几声。”
对于社会上那些拼命挣钱的人,她觉得这样的人并没有想透自己的人生想要什么,这样的人生没有自由。对于社会上追求奢华的过度消费,她认为这样的行为毫无意义。在谈到她自己所想要的理想世界时,她讲道:“我觉得我的理想世界和现在最大的区别就是不要有那么大的贫富分化,人人都差不多,没有激烈的竞争,也没有那些过度的消费。”
同时,从改革开放到今天,“谈性色变”的这个现象依旧存在。李银河教授认为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在性需求方面一直是受压抑的状态,过去我们总说“万恶淫为首”,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心态越来越正面和开放了。
爱是人间最有趣的游戏
在谈到“爱”这个话题时,李银河教授真切地讲道:“爱这个东西是非常值得人去追求和经历的一种生活经验,它能给人带来惊喜,会让你觉得特别的快乐和幸福。”
在公开课开始前和李银河教授的交流中,她告诉我们,当我们以宇宙的宏观视角,去看待人类的生命时,在宇宙几百亿年的时间里,人类数十年的生命在宇宙中就如同一粒尘埃,对于宇宙,人类的生命毫无意义。当人认清了这样的事实后,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脱世的悲观主义,一种是追寻爱与美好的乐观主义。她本人就是后者。
在她的新书《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中,她也写道:“爱是人间最有趣的游戏,是两个高智商、心灵极为敏感、灵魂丰富有趣的人之间的游戏。”对于李银河而言,她与王小波的爱情被世人津津乐道,在谈及如今和大侠的爱情时,她们二人的爱情同样让人羡慕。
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以及人生意义的道路上,李银河总是那个能做到人格完整、知行合一的人。她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她明白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她的书中。
有人评价李银河是一位“硬核女青年”,其实她的内心又何尝不柔软,在追求爱与美的道路上,她收获着幸福,也把感动带给所有人。
与君同行,择邻而居。2019年,君邻公开课也将持续通过邀请社会名人名家,深入探讨历史人文、财经时政及生活美学等主题,进一步打造君邻家人们智慧共享、学习成长的专业交流平台。
去年,因工作上的一些想法,与知名出版品牌“理想国”的团队见面。春天的京城,迎着豁然而来的大雪,到三里屯的CHAO空间,参加道长(梁文道)主导策划的“室内生活节”。
静谧午后的文化沙龙,道长和几位文化人悠然聊天。台下观众并不算多,但能确认都是因着热爱而从全国各大城市奔赴到此的年轻人。
夜幕降临时,三五朋友相继从人群中出现,清淡下午茶、古典乐、热烈欢腾的食物以及那些关于文艺的有趣故事此起彼伏。
道长说得好,在这动不动就“10万+”的年代,一定的距离,一种室内的观点,或许是必要的。
特别敬佩梁文道、窦文涛、陈丹青,甚至“理想国”的一点在于,他们对个体的尊重。——很多人都渴望做大,人潮涌动,而他们却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
但恰恰是这种桀骜独行的姿态,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当下——以己之力改变着我们早已庸俗化的主流价值观念和文化生态。
从凤凰卫视时代的《锵锵三人行》到《开卷八分钟》,再到如今的“看理想”、《圆桌派》《局部》以及《一千零一夜》,觉得他们真的是浪漫的理想主义者。在文化荒漠的当下,能够以一种义无反顾的姿态坚持这些纯粹的文化项目,很难,也意义非凡。
改变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乔布斯选择了科技载体,窦文涛梁文道陈丹青他们选择了书籍和文艺,这是特别让人敬佩的一点。
记得有一次董桥接受梁文道专访,谈到台湾、大陆和香港的文化人和报人,怀念起三十年代中国的文化盛景,恳切又慨叹。那时的胡适、鲁迅、张爱玲们,没有等到这个时代,也不必看到这个时代。
可是这个时代需要那些远去的大师,他们的言行虽被现世尘垢蒙蔽,但思想之光不熄,即便星星之火,也可成燎原之势。
以下,向读者推荐几档值得持续关注的文艺类节目。
1.《局部》
《局部》是由陈丹青主讲的全新视频节目。借由他的眼,他的语言,他的洞察与审美,讲述中西方名画名作微细的局部,一处处没有人注意到、但看过之后会恍然大悟、拍案叫绝的精彩细节。
最近重看《局部》第一季,仍然觉得好。瓦拉东纯真的野性、梵高的憨、王希孟十八岁的感知力……,陈丹青独辟蹊径走向艺术的清幽处。他说:“艺术顶顶要紧的,不是知识,不是熟练,不是所谓的文化教养,而是直觉,是本能,是那种最最新鲜的感受力,直白地说,其实,是一种可贵的无知。”
2.《圆桌派》
由著名媒体人窦文涛携手优酷与“看理想”打造的全新聊天真人秀节目,延续不“装”的窦式主持风格,神侃包罗万象的话题,立足网络,开启全新的节目模式。对于看了很多年《锵锵三人行》的我来说,涛哥的理念一直没变,他与马家辉、梁文道可以说是新锐思想的引领者——视野开阔,思想锐利,洞察力超前。
3.《十三邀》
十三邀里,除了人物本身有趣,更有趣的是许知远的随意性和诗意。比如寻找谭嗣同这一期,更像是一篇随笔而不是议论文,像一部长篇小说中的闲来之笔,将人物还原得更真实更生动,就像我们身边的某个老朋友。这是十三邀吸引我的一面。
毋庸置疑,十三邀让许知远遭受了许多非议或谩骂,但我仍觉得他是这个时代值得让人尊重的知识分子,一个很牛逼的发问者。你说他装逼也好,掉书袋也好,这个时代太需要思想与思想激烈对撞。我不觉得年轻人不需要深刻的东西,恰恰相反,是时代的大多数过于浮躁和肤浅了。
4.《一千零一夜》
梁文道策划并主持,全程实景拍摄,“只有晚上,只在街头,只读经典”。梁文道在街头、公园、地铁、公交站等场所,将用1001个夜晚,导读中西方的经典书籍,寻找都市人渐渐遗忘的阅读乐趣。
比如讲《心经》那几期,梁文道用六集时间讲了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把三藏、八苦、五蕴以及空的概念讲得通透。佛法的确深奥,上万部经书律典,上万种修行法门,融会在两百多字的《心经》里面,耐人寻味。
5.《一本好书》
实力文化和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场景式读书节目,用12期还原11本经典作品的经典场景,由赵立新、王劲松、王洛勇、潘虹等演员演绎,通过舞台戏剧、片段朗读、影像图文插播等手段,呈现书中情节和情感。在择书标准上制作团队反复斟酌,比如第一季中选取《月亮和六便士》《三体》《万历十五年》《人类简史》等书籍,摒弃了学术化解读,试图促进由精英化阅读向大众化阅读转变。
6.《晓说》
高晓松的文化类脱口秀节目都很有趣,他以自己独特的经历与海量知识,开谈天文地理,海外见闻,中西野史。比如听他聊青楼文化,禅让与革命,镖局与江湖,科举的功过与是非,民国那些往事,明治维新,洋务运动,甲午战争……见解独到,很是惬意。
7.《一路书香》
深圳卫视与凤凰网联合出品的创新户外文化综艺节目,由窦文涛、张星月担任常驻嘉宾,每期邀请马家辉、马未都、许子东等各界名人参与,跟着书本去探寻。从人与书的故事中观照时代,感受共鸣、重拾读书的乐趣和意义。
8.《锵锵行天下》
由凤凰卫视和腾讯视频联合打造,窦文涛、周轶君、许子东担纲嘉宾。用涛哥的话讲叫“走出去了”,之前在凤凰几平方米的录影棚录了十九年的“三人行”,终于走出屋子——行天下。
节目摒弃传统圆桌对谈的形式,以独特视角、个人化感受、多维度信息的智者对谈旅行方式,从棚内到户外,走向世界。第一季开启土耳其与希腊两个迷人国度探索之旅,过程中充斥着思维的乐趣、语言的魅力以及不同观点的碰撞与灵魂的交杯。
天才大都孤独。但苏轼是例外。上天好像特别眷顾他,女有朝云懂他,男有黄庭坚、佛印、陈季常知他。就连他身边,上天也安排了一个苏辙伴他。
《宋史·苏辙传》:辙与兄轼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苏辙性格沉静,少年老成,少言木讷。苏轼热情豪爽,才华过人,快言快语。一个如火焰一样热烈奔放,一个如湖水一样澄澈安静。但也许正在性格的两极,使他们相吸相引,永远如初见之时。
苏轼对苏辙:“我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也!”苏辙对苏轼:“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手足之爱,平生一人。兄敏我愚,赖以有闻。寒暑相从,逮壮而分。”
苏轼是个热气腾腾的人,身上的才气与热气有着特别的吸引力。这使他一生里朋友众多,恰如他的夫子自道,“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田院乞儿”。苏轼的生命力和才情一样汪洋恣意,但正是他快言直语,不断得罪权贵,被一贬再贬,念吾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一定有大孤独与大寂寞,不可避免,自己失势,亲朋疏离,那种凄凉,是夜雨敲窗不忍听,是梅花落雪独凄清。只有自己的兄弟兼知己,不离不弃,亦慈亦从,写信抚慰,吟诗唱和,重金相赠,抚养家人……这深沉的情意让苏轼感叹:“吾从天下士,莫如与子欢”、“嗟尔寡兄弟,四海一子由”。
一周总要坐高铁向西,向西,过偃师、巩义、渑池……最后三门峡。许多次,在暮色中辞别郑州,我回头东望时,总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苏轼站在风雪里,看着高大的弟弟,骑在一只瘦驴上,刚刚下过雪的官道,一片白茫茫的,弟弟的青衫乌帽在蜿蜒的土坡里,一起一伏,不知为何,泪水已经湿了眼眶。
这一年,父子三人在京都都被任命了官职。苏轼被任命为凤翔府判官,苏辙被任命为商州军事通判,苏辙为陪伴在京城作官的父亲而辞职不就,子由从京城送兄长到六十公里外的郑州,两兄弟生平第一次离别。可以想像,出了郑州西城门,兄长一定止步,让弟弟回去。弟弟向来听话,别过上驴,而情热心软的苏辙在雪地里目送弟弟,直到长路尽头身影渐渐模糊,苏轼25岁,苏辙22岁。苏轼在《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登高回首坡陇隔,唯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感谢苏轼,他平生情感激越,倚马可待,第一次别离留下如此美好诗篇。寒灯相对,夜雨何时,一语成谶,兄弟两意气相投,性情相契,对韦应物的“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特别有感应,约定“夜雨对床”,期盼着早日脱离宦海俗尘,过上闲居快乐的生活。后来两人在互答诗中不断提起,在绝命诗两首寄子由时说:“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世未了因。”苏轼在常州离世,遗嘱葬在河南郏县小峨嵋山。苏辙后也安葬在兄长身边,如此,“夜雨对床”成了现实。
那年夏天,去郏县拜访三苏坟。在路上采了一把野花,远远看到森森柏树下三座黄土之丘,我心狂跳,如近可恋之人。松荫遍地,树影斑驳,其父老泉在中,子瞻在东,子由在西,兄弟二人,隔着父亲的衣衫,夜夜相对,日日可伴。我想跪下来抱住这千年青砖流泪长吻,但我只是弯腰放下手里的野花,让淡淡的香芬表达对你热爱。那年一起去的友人晨曦,去年清明前已离世,人生就是如此无常,一叹。
却说兄弟相别,各自东西,少不了写信各诗,一叙相思。生性恬静的子由,静静地回忆,那天相别,兄长一路向西,应该是过渑池,踏崤函古道,他突然回忆起五年前,父兄一起奔东京赶考,秋雨淅淅,马匹累死,只好在奉贤僧舍寄宿,并题诗僧壁。苏辙为此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
苏轼和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并同样加了自注: 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在三门峡采访,每次过渑池,我都依稀看到古道僧舍,夜雨如注,父子三人困在途中,年轻的苏轼苏辙却也不改兴致,在僧舍上题诗作乐。现在古道已湮没,寺院早就毁灭,二兄弟唱和的诗句如冬夜微火,仍然在时光暗处闪亮。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苏轼在自己的诗词书信和文中提到弟弟子由,共计292次,在苏轼的诗集中,以苏辙为题的诗,诸如《示子由》、《别子由》、《和子由诗》等,就有104首,其中颇多叙写兄弟之间怀念之情。很多佳作都被后人代代传唱,最著名的就是那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水调歌头》,经久不衰。而苏辙与兄长的赠答、步韵、应和的诗词也相当多。据不完全统计,《栾城集》中,就多达130首。
但比较起来,洒脱的苏轼其实情感更加依赖弟弟,也可能任何一个天才,都有一种出离人世的空茫,需要沉实的人间情意,给予温暖与爱。但人性之中,难以找到一个地久天长的知己,有时有了知己,却是山高水阔,无在身边。只能享受精神交融之美,不可兼得人间烟火之暖意。苏轼在生活里敏感地感受到了来自弟弟对自己无条件的爱与支持,并且这爱与支持绵绵不绝,如丝如缕。这灵魂之支持和生活之相扶,对于一个凌空高蹈的才子是多么重要呵。许多人都渴望这样的相遇,但终生不可得,而幸运如苏轼,等到了这样浓厚的友情与亲情。真让人羡煞。
而苏轼也把最美的诗词都写给了子由,古语说,秀才人情一张纸。意寓书生贫穷,来往都是书信而已。其实这世界上最不容易消失的都是文字,其实哪怕是金银珠宝,华服美屋,都在时光巨大的销蚀里灰飞烟灭,留下来的只有文字。我在阅读苏轼兄弟来往的诗书时,多次泪水沾睫,不能自已。我为如此美好的情谊而赞叹,我为这人世间稀有的知音而合掌。我之才华当然不配有苏辙这样的兄弟知己,但我也希望拥有自己的灵魂知己,懂得与爱,是这个尘世之钻石。得之,我幸。
苏辙比世人更加懂得兄长性情才华,深知兄长的清高骄傲,会给他带来灾难。子瞻在“乌台诗案”险些丢了性命。弟弟子由奔走呼告,愿意以全部官爵换取哥哥性命。子瞻以为自己必死,给子由留下绝命诗《狱中示子由》,“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生死关头,夜雨对床之约浮上心头,子瞻为自己不能遵守约定而伤怀,许下来生再续前缘的诺言。世间的男女有缘无分时易发来世重逢的愿想,这种来世再做兄弟的约定并不多见。
北宋本来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加上太后欣赏苏轼兄弟的才华,在帝前说情,子瞻得以从轻发落,被贬为黄州团练。大难不死,子由等在大狱前,兄弟相见,子瞻张口,子由上前捂口中,让他什么也不要说。以免惹祸。出狱后在与朋友的尺牍中,子瞻往往以已答应子由不再作诗拒绝别人索要诗文,口气斩钉截铁,想来子由苦口相劝,兄长终于动心聆听。
在苏轼贬谪各地,颠沛流离的时候,他的家属都是由苏辙来供养的,在穷困潦倒之时,二苏两房大小近百余口聚居在苏辙一处,父慈子孝,兄弟和睦,勤俭节约,艰苦度过难关。苏辙住的房子又小又矮,而偏偏长得高大颀长,惹得苏东坡常常对弟弟打趣,他曾写了首诗赠给苏辙,其中就有“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之句。
历经生死,兄弟之情更为珍贵。元丰三年,苏辙沿江而上去探望被贬黄州的苏轼,因风浪过大,在磁湖滞留二日,寄子瞻诗云:“惭愧江淮南北风,扁舟千里得相从。黄州不到六十里,白浪俄生百万重。自笑一生浑类此,可怜万事不由侬。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
情性冷淡的子由,这首诗也写得情深意绵,在湖边独自等待的夜里,也还念念在兹地想着与兄长风雨对床。可见二人对夜雨对床听萧瑟的渴望。天下有多少兄弟,世上有多少朋友,见面都是默然无语,能这样夜雨对床,喁喁私语,又有几人?就算是情深至侬的情人,又有几个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
知己就是无限的分享。看到一树花开,首先想到是让他和我一起分享,住一个风格特别的民宿,也想到如果他在就好了。吃到农家秘制的猪头肉,就一直心心念念着让他吃到……知己就是灵魂中那个你,时时与自己同在,共同呼吸,共同散步,共看一轮明月。
苏轼与苏辙也是这样,虽然他们身处异地,却处处参与了对方的人生,经过的山水,游览的寺庙,时令的变迁,饮食起居,婚丧嫁娶,哪怕做一场梦,他们都要兴致盎然的告诉对方。在子瞻写给友人的尺牍中,时时会提及舍弟子由,虽是平常话语,却让人感受到子由是他最亲最爱的人。
子由肩头担子过重时,子瞻会悲悯,给王定国的信中这样写道:“子由不住得书,必已出大江,食口如林,五女未嫁,此仆又不是易人,奈何,奈何!”与子由朝夕相对时,则无比开怀,与陈季常书中留下这样的话语:“子由同省,日夕相对,此为厚幸。”而子由的生日,他必定不会忘记,哪怕人已流落到海外,他依然要送去祝福,写于惠州的与程正辅书:“(信篭)其中乃是子由生日香合等,他是二月二十日生,得前此到为佳。”
就算是平常的日子,手头有什么好东西,也会想到与子由分享,与毅父宣德书中,子瞻写道:“子由信篭敢烦求便附与,内有系婿一带,乞指挥去人,勿令置润湿处也”。这系婿也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子瞻叮嘱不能放在潮湿处,想来是稀罕的贵重物品。
与钱穆父的短札中,我们可以得知,子瞻分了珍贵的茶叶给子由:“惠茶既丰且精,除寄与子由外,不敢妄以饮客,如来教也”。钱穆父大概在信里强调了茶非常稀少精美,要子瞻自己享用,子瞻却首先想到了与子由共享之方为乐事。
就算他看清了官场的浮沉不由自主,对自由神往已久,但比自由更重要的是子由,与杨济甫的信中,他说,“官满本欲还乡,又为舍弟在京东,不忍连年与之远别,已乞得密州”。他要与子由共进退,而进退间彼此的距离越近越好。
在海南的时候,苏轼以为自己会客死他乡,也做好了在那儿终老的打算,没想到皇帝最后大发善心,允许他回内地养老。北上的路,子瞻本来打算去宜兴投奔儿子,苏迈已经在那里安下家,朋友也在为他们置地买房。按照传统,老父亲与长子生活在一起天经地义,漂泊一生的子瞻也该停下来颐养天年了。可是,子由不断的给子瞻写信,央求他来颖昌一起养老。子瞻全然不顾自己老迈的身体,思前想后,心动了。答王幼安中说,“某初欲就食宜兴,今得子由书,苦劝归颖昌,已决意从之”。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子瞻想把所剩不多的日子交给子由,而子由,等这一天等了太久。无数个夜雨淅淅的梦醒,任那点点滴滴敲在床头,心上,满腹的话语在胸膛里滚动着,便对同僚不能说,担心有人告密,对妻儿不能说,不能让其担心,甚至不能对友人讲,欢喜可与人分享,那些纠结痛苦,如何说得出口……能一吐为快,就是兄弟。你说我听,我讲你评,如滔滔江水,如淙淙清泉,说完心下洁净,全身大安,如同旧病忽痊。
近了,更近了。子由在颖河边散步,不断地向南张望,兄长的船到了岭南,兄长的马到了杭州,蹄声,笑声,随着一阵阵风吹过来,他看到兄长了,海南热带的风吹黑他的颜面,兄长看上去有点苍老,他奔跑着,去拥抱他,但一阵狂风,兄长不见了,他从梦里醒来。怅然若失。
1101年,靖国元年七月,暑气重重,夏蝉嘶鸣,从海南一路向北,由舟船到马车,再走上一段土路,子瞻终于与苏迈一家团聚。等到天气渐凉,他要踏上新的征程,目的地是颖昌,在秋雨飘落的日子,他就能与子由夜雨对床了。
这年的七月,太漫长了,好像永远无法过完一样。中暑,上吐下泻,子瞻虚弱的躺在病床上,期待夏天快点过去。千里之外的子由,不时张望西南方的天空,盼望一阵清风能送来子瞻将至的好消息。
但驿马送来了子瞻去世的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子瞻去了,一滴沉重的秋雨砸在子由的脸上,化作滚滚的泪水。
那天晚上,颖河边下起了豪雨,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夜雨敲击在青瓦与窗棂上,其声哗然,一列蓝色的闪电,在天空上奔腾扭曲,如龙在天。苏辙站在窗前,希望兄长灵魂能乘着这风声与自己相会。他站了太久,雨水潲了他一身,他都没有注意,突然他听到一声:子由——那声音如此熟悉,自小他都听这样唤声,他转身到书房,一卷苏轼文集,正好翻在这一页:《满江红·怀子由》: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窗外夜雨潇潇……
【作者简介】
青青,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济源记者站站长,三毛部落文学平台作家。著有《白露为霜——一个人的二十四节气》《采蓝》《小桃红》《落红记——萧红的青春往事》《访寺记》等。其中,《白露为霜》获孙犁散文奖,《落红记——萧红的青春往事》获第二届杜甫文学奖。
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研究新兴市场的专家们几十年来一直在谈论亚洲时代的到来,据称这一时刻将是亚洲成为新的世界中心的转折点。
据英国 《金融时报》报道,亚洲人口早已超过全球半数。联合国(UN)的数据显示,全球最大的30座城市中,21座位于亚洲。到明年,亚洲还将拥有全球一半的中产阶层人口,这里的中产定义是按2005年购买力平价(PPP)计算,每日人均收入在10美元至100美元之间的家庭。
LMC Automotive的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亚洲人购买的轿车和卡车数量一直超过其他任何地区的居民——到2030年左右,亚洲人购买的汽车数量将相当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
亚洲领导人开始更公开地谈论这一转变。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届年会上表示:“现在,亚洲发现自己身处全球经济活动的中心。它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增长引擎。实际上,我们正在经历许多人所称的‘亚洲世纪’。”
那么,亚洲时代究竟将从何时开始?
英国《金融时报》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发现按照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界定,亚洲经济规模将在2020年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19世纪以来的首次。数据显示,亚洲世纪将从明年开启。
亚洲经济令世界其他地区逊色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是这一趋势背后的主要原因。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已超过美国,占今年全球产出的19%,是2000年的占比7%的两倍多。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如今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经济总量约是德国或日本的两倍,而在2000年,印度的经济规模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小于德国和日本。
世界即将进入亚洲时代,不仅归功于亚洲这两个最大经济体,还得益于中小型国家的增长。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到2020年,印度尼西亚有望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并将在2023年之前超过俄罗斯,成为第六大经济体。
越南是亚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自2000年至2023年,在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经济体排名中,越南预计将超越17个国家,其中包括比利时和瑞士。菲律宾现在的经济规模超过了荷兰,而孟加拉国过去20年超越了13个经济体。
日本和韩国是最早一批追上西方的亚洲国家,但中国后来的迅猛增长令两国“相形见绌”。上世纪70年代末,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开始实行市场化改革,继而实现了经济腾飞。
由科希·马塔伊领导的团队编制的IMF最新地区展望报告指出,在短短两三代人时间里,“通过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融入全球经济、高储蓄率、大规模投资人力和实物资本,以及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些有利因素的组合”促成了亚洲经济的飞跃。
马凯硕在其最新著作《西方输了吗?》中写道:“西方跨越两个世纪的作为全球中心的时代结束了。”
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过去50年,数亿亚洲人摆脱了贫困,许多亚洲经济体已达到中等收入或发达经济体水平。
自2000年以来,中印两国的人均收入与美欧的差距已大幅缩小。经过这个时期,中国的人均产出几乎已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五倍,而两个地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相当。
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亚洲都即将重新占据全球经济舞台的中心,当这一时刻到来时,“世界将回到原点”。
(消息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