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YE MAGAZINE
5月30日,东道主胡葆森迎来了他尊贵的客人——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22位理事,他们的名字个个如雷贯耳,分别在金融、地产、汽车、影视投资、通讯等领域创造和书写着中国商业史。
作为理事互访最重要的活动,在老胡题为《建业省域化战略模式的探索与思考》的主题演讲之后,互动交流以“少说溢美之词,说出你的思想”的清新之风开始。
毋庸置疑,在多数从未曾到过河南的理事心中,河南几乎是经济欠发达的代名词,不仅农村人口众多,国民素质也尚待提升。对于老胡独特的区域战略,一开始争论聚焦在“房地产投资是否应流向高收益城市”在商言商的单纯视角中。
这种倾向很快得到修正,正如“中国伟大的经济奇迹”未必“催生伟大的公司”一样,单一的企业经济效益不是一个企业的所有。在“正反方”的激辩中,大家逐渐理解了老胡的战略:它既关注了企业的资源、现状以及所处的区域浸淫的文化,更从现在洞悉未来,以理性透视社会,以价值观约束自己,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虚荣好胜。
随后的一天半时间,理事们踏上了河南的文化之旅:黑川纪章设计作品郑东新区CBD、《东京梦华》、少林寺及《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它们是河南精英文化和河南意识的坚强盾牌,以此不断培育新河南的觉醒意识。但所有这些,并不能使一个沉睡很多年的区域脱胎换骨,而需要无数优秀企业道义流传的自觉担当,紧紧地和河南的命运融为一体。
紧紧和它在一起,建业也曾面对遥远的路途、三个抉择①、无数的诱惑,没有想得太过清晰。
紧紧和它在一起,建业用7年的时间,完成了18个地级城市的布局,正努力让所有业主“体验和分享建业省域化战略的价值”②。
紧紧和它在一起,建业珍惜已有的战略成果,继续用辛劳和汗水铺就企业伟大的梦想,无怨无悔地坚持到底。
① 1998年,建业人面临三个选择,是走出河南,还是固守郑州,继而18个地级城市扩张。
② 胡葆森2009年5月提出建业服务体系的目的。
全球经济复苏?
——纽约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史蒂夫·里奇奥图认为:“大家都夸大了美国经济复苏这个嫩芽,这非常非常清楚地提醒了我们,世界是不会突然变速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5月15日在上海“陆家嘴论坛”上分析指出,美国的住房及失业率等问题,使“现在不仅有金融危机,还出现了社会危机”。斯蒂格利茨断言:由于美国的经济情况,“全球经济复苏的嫩芽在今年夏天就会变黄了”。
“此小产权房”非“彼小产权房”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5月21日通过的《关于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处理决定》提出,对于深圳市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违法建筑,采取分类处理的办法,符合条件的违法建筑可以依法核发房产证。很多人认为“小产权房准生啦”,但国土资源部的姓“某”的官员又解释说,这是误解,“深圳土地已经全部国有,而公众普遍理解的‘小产权房’是建设在集体土地上的商品房,深圳将为‘小产权房’发‘准生证’是理解上的偏差”。不管如何理解,作为特区深圳,它的前行定是具备实验性的。
物业税会不会变成“人妖”?
——《上海证券报》评论员时寒冰这样质疑物业税。购房人已经一次性缴纳了70年的土地出让金,如果把这部分民众已经缴纳过的土地出让金转化到物业税中,就会出现重复征税,加重民众的负担。物业税只能针对不含土地出让金的商品房征收。开征物业税等保有环节的税,必须以“相应取消有关收费”作为前提。在相关收费不取消的情况下,直接就开征“保有税”,等于单方面增加公众的负担,与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开征物业税的基本原则相背离。目前所谓的“燃油税”、“物业税”,“使我深感民众利益诉求渠道狭窄和既得利益集团缺少制衡导致的悲剧几乎是必然的——制度彻底的畸形化和严重的变异”。
坏经济会让人变好吗?
——第299期《新周刊》探讨起了这样一个问题,相信也是经济危机时代许多人的“迷思”。坏经济时代来了,大国们开了个G20的会,会后,各人的问题仍然需要自己解决。坏经济的解铃人,不是经济学——凡事想开一点只是“小民的招”,接受考验的是这个自利与排他的物欲社会,接受质问的是权者通赢的功利时代。坏经济令我们失去平衡,但也让我们思考。
胡总就是把角占了
——5月30日~31日,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互访建业站成功举行,王石、马蔚华、郭广昌、王健林等22位理事走进河南建业参加互访。在其互访活动的论坛环节,郭广昌这样说,下围棋有人喜欢造势,一上来就把势造好;有些人就喜欢占角,胡总就是把角占了,建业的战略让我耳目一新。
不论“公仆”论“禽兽”
——由湖北省恩施州公安机关组织侦办的“邓玉娇案”侦查终结,警方认定邓玉娇属防卫过当并于5月31日依法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这件热议的案件可以说举国关注,而这其中被刺死刺伤的三名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发生如此意外不消说什么“公仆”,老百姓关注的是真相、公正和基本的道德底线,如果社会制度缺失了这些,那么今天的看客也可能是明天的受害者。
此地人傻、钱多,速来
——6月1日,美国通用汽车正式申请破产保护,与这个早有预期的消息相比,中国民营企业四川腾中重工将通用旗下品牌“悍马”买下,无疑是更具爆炸性的新闻。“悍马”是世界级品牌,在中国则因众多“煤老板”和暴富之辈的青睐,成为奢华和财富的象征。究竟收购的“油老虎”、“可持续发展的逆行者”是否垃圾,是否能给四川腾中带来利润,这些都有待检验。就诸多海外收购败兴而归的企业前例来看,花一亿美元做一回广告也真是一种“奢侈消费”。而我们则想问,何时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垃圾买单的被动、无奈、必然可以少些?
我们需要将“上帝”摆在第一位
——“为了实现生活的平衡,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中取得成功,我们需要将上帝摆在第一位”,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英特尔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这样表述上帝在他这一名基督徒心目中的位置。他用一本书《平衡的智慧》讲述了他处理家庭、信仰和工作的优先次序原则。而今不尽有信仰的我们,是否也应该重拾一些诸如诚实、善良这些品德并视它们为“上帝”。
香港股市最主要的风向标,无疑是恒生指数(Hang Sang Index,HSI)。
实际上,恒指并不是由任何官方机构制作的,而是由香港的恒生指数有限公司编制,俗称恒指公司,这家公司是恒生银行的全资子公司,从1984年成立至今,已经有25年的历史了。有趣的是,恒指的历史却比恒指公司更加悠久。
确切地说,恒指是以1964年7月31日为基准日,并将该日指数定位100点。据称,选这个日子为基准日的理由是,当天香港股市运行平稳,成交均匀,能反映香港股市正常交易日的状况。但实际上却是到了1969年11月25日,恒指才正式在市场上市场推出,其间成分股经历了多次调整才最终成型。推出至今40年来,恒指已然成为香港股市中历史最长、影响力最大的股票指数。
严格的“海选”
从本质上来看,恒指属于蓝筹股指数,它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度量和反映市值最大、成交最活跃的香港上市公司的表现。顾名思义,从这个定义上来看,要想成为恒指成分股,必须具备两点:一是市值大,二是成交活跃。
必须承认,恒指成分股的挑选是十分严格的,其“选秀”范畴的规定非常明确:候选公司必须是在香港主板上市,且必须以香港为第一上市地。
具体来说,成分股挑选准则包括:
总市值必须在联交所所有第一上市普通股份中位列前90%,这里的市值指的是过去12个月的平均市值;
成交额也必须在联交所所有第一上市普通股份中位列前90%,而这里的成交额是将过去24个月的成交总额分为8个季度各自评估;
必须上市满两年,不满两年的“新股”则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具有候选资格,即,如果平均市值排名在前五名(包括第五名)的,那么上市满3个月后即具备入选恒指成分股条件,而如果排名在25名以后的,那么对不起,必须等到上市满两年后再讨论入选资格问题。
像建行,从2005年10月27日挂牌到次年9月入选成分股,前后不到一年;而工行从2006年10月27日挂牌到次年3月入选成分股,前后更是只有4个多月……
除上面讲到的市值、上市时间、上市地等硬性条件之外,还要考虑候选公司所在的行业以及公司的财务状况,等等,才能最终决定一只股票能否“晋级”,真的不容易。恒指成分股每季度都会进行检讨,合格的留下或者入选,不合格的剔除。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如果任何一只成分股连续停牌一个月的话,就要被剔除出列,除非有理由相信该股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复牌,才有“商量”余地,但这种情况也是极少,所以,切记:成分股千万不可以随便玩长期“停牌”。
“晋级”,不仅仅是一种荣耀
成为恒指成分股的好处很难一言而尽。但可以确定的是,只有那些最优质、最受欢迎、在其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和代表性的公司股票,才有资格晋级,这也是为什么加入成分股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公司实力的一种证明,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荣耀。
犹记得建行、工行、中行、交行等中资银行股当年香港IPO的盛况,当时正值大牛市,香港投资者“打新”成瘾,尤其是优质大盘H股,大有万人空巷之气势,在“孖展”(即Margin,保证金制度)的助推下,散户们以一博十,纷纷借用十倍杠杆打新股,基本上是“有新必打,有中必赚”,而工行等管理层为“答谢”散户,也纷纷做出至少人手“一手”的保障,见者有份,其乐融融。
说回恒指。实际上,在发达市场,指数的作用远不止作为股市综合走势的指标性反映这么简单,它可以被很多金融机构用作标的,衍生出无数投资产品进行交易,比如指数挂钩产品和各种衍生产品等,像结构性产品、指数基金、ETF,等等。所有与恒指挂钩的产品,都必须向恒指公司提出使用申请。
实际上,衡量一个指数的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看有多少金融机构愿意使用该指数作为参考指标和产品设计标的,简单而言,用的机构越多,产品越丰富,说明该指数越具有代表性,接受范围越广。而成为指数成分股,则意味着股份有更多投资者投资,更容易受各种基金和机构投资者青睐,因为很多基金需要按照恒指成分股的比例进行配置,这也意味着成分股的流动性更强。
举个例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国际游资联合狙击亚洲各地汇率,试图通过对汇率施压进而打击股市,通过做空港股大赚一笔,当时游资气焰极盛,顺利摧毁东南亚几国汇率和股市,大有摧枯拉朽之势。港元汇率也曾难逃此劫,游资一到,香港股市一度危在旦夕。当时,香港金管局在特区政府的授意下,果断动用千亿港元外汇基金进入股市托市,并成功击退游资,“护盘”成功。回过头来看,当时政府的救市方式实际上再简单不过,就是按照恒指成分股组成,原封不动大量买入,换句话说,向恒指成分股上狠命“砸钱”,结果三十几只成分股终于掉头上扬,整个恒指因此硬生生被从谷底拉起,做空的游资大栽出局。
香港政府因救市而被迫买入的大批恒指成分股,当时被称为“官股”,而护盘成功后,港府为维护自由市场的特色,也随即抽身,不再干预市场,但为了不对大盘造成过大沽压,港府前后花了长达几年的时间,才把这些“官股”打包成盈富基金,分配卖出,结果是不赔反赚,功成身退。
港股的其他重要指数
对香港股市来说,恒指无疑是最重要的指数。到目前为止,恒指已经衍生成一大系列,派生出共80项各类指数,比如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AH指数系列、恒生神州50指数等,主要是按照成分股所在的公司行业、地域或者市值三大标准归类,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编制而得。
简单而言,对香港市场来说,其他比较重要的指数还有如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俗称“国企指数”或H股指数),顾名思义,反映的是香港H股的表现,共包含了43只成分股;恒生中国H股金融行业指数,衡量的是最重要的H股金融机构的表现;而随着A+H股的日渐风行,恒指公司也已经推出了恒生AH指数系列,比如恒生AH股溢价指数,用以衡量A股对H股的溢价情况,恒生AH股A+H指数,是综合衡量A+H股的两市整体表现……
除恒生系指数外,还有很多国际金融机构编制的各类指数,比如摩根士丹利国际资本指数,MSCI中国A股指数,新华富时指数系列,标准普尔指数系列,道琼斯指数系列……这些指数大部分是国际性指数,主要是为国际资本市场参与者服务,如全球性基金的基金经理等,作为业绩参考标准,或者了解世界资本市场运作的指示器,或者是以此设计衍生出各种金融交易产品,等等,不一而足,不同的投资者会选择不同的指数作为标杆或标的,跟恒生指数等广为所有投资者采用的指数略有不同,各具特色。
经常有人会问,究竟什么样的公司才是好公司?什么样的股票才是好股票?实际上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这样说,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好公司的定义因视角不同而千差万别,而那些被投资者热捧的、能让投资人发达的股票,无疑可以暂且称之为好股票。但任何股票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受捧而遭遇热炒,各种指数背后,毕竟凝聚着诸多基金和投资者的关注目光,恒指抑或其他指数还是为如何成为一只优异的港股指点了努力方向,给意欲在资本市场上有所作为的企业确定了航向和目标。
(陈榆,《21世纪经济报道》驻港记者。)
2008年6月5日,我负责带队国内和省内参与报道上市盛况的媒体赴香港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下午4点多,胡总在接受完凤凰卫视的采访后,返回建业香港总部。这时,胡总对我说,要抓紧时间拟一个上市新闻稿,这样如果今天发给媒体的话,明天上市当日就可以见报。于是,胡总向我口述了此次上市的三大感受和两点体会,并让我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文字。随即,我便形成文稿呈送胡总审阅。当时胡总要马上外出参加一个活动,时间很紧,工作人员一直在催促提醒,但胡总仍然耐心修改了一些细节包括个别词句和几个标点符号之后交给我。我马上发各大媒体电子版并打印成文本交给参与报道的媒体记者。
直至今日,此事仍给我很多感慨:一则感慨胡总思考问题如此细致全面,二则感慨胡总竟能在上市百忙之中不忘细节,三则感慨胡总的文字功底深厚,看到胡总修改的稿件内容,作为从事文案工作多年的我真的感到心悦诚服。
更想起来,在去接受凤凰卫视采访的路上,胡总还在挑剔自己当日所着服装,好像是说腰带匹配得不好,实际上在我看来并无不妥。见到主持人,他还先自嘲一番,谦说仓促着装不够完美。
我想,正是他对细节的苛求成就了今日的建业,也更因为他以高标准自律,激励我们这些员工不断努力,希望有朝一日得以望其项背。
(杨强,郑东新区公司营销部经理。)
编者按
想着三年后对资本市场的毕业答卷,而非摆脱港股“freshman”的窃喜,2009年6月6日,建业人筹划以一场三年工作规划动员会来纪念自己的上市元年。
始终,老胡带领着建业,保持足够的清醒和不懈的进取心。他将目光投向地产大局:格局在调整,竞争方式亦在调整,有哪些企业在本轮调整中死掉,而百亿房企俱乐部里又增添了哪些新的成员;他将目光投向未来,建业成立20周年,上市第四年的时候,资本市场“本科毕业”的建业能否提交合格的答卷,为此,他要求“潜心向内,苦习修炼”;成功上市,建业的品牌美誉度在战略目标市场达到新高度之后,他号召建业人“潜伏”,专注提升与之相匹配的企业实力、开发规模、盈利能力。
鉴于此,《建业》选择与读者分享有关港股恒生指数的知识,进一步了解香港资本市场对优质企业的要求和标准。
我的建业元年是从集团15周年庆典晚会开始的。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那场华美的晚会,很多人都还能哼唱晚会最后的一首歌——《一路有你》。
现在当我跟别人谈起那场晚会时,不管是亲历现场的观众或者是在台上尽情歌唱的人都会怀疑:“有你吗?”我很肯定地说 :“有,每个节目我都会上场。”“是吗?”“是的,我就是那个送话筒摆道具的!”
我仍然能够清晰地记得在晚会前一天彩排的时候一位高管对我说的:“你很幸运,在建业15周年生日的前一天进入建业!”我仍然能够清晰地记得当晚会在《一路有你》的歌声中缓缓谢幕的时候,我站在退场的人群中笑着看着一拨又一拨的人拥上舞台跟老胡合影时,他的那份满足和快乐。就这样,我一下子就融入了建业,融入到这个团队中。
可能在别人看来那不过就是一场晚会,除了主题内容和其他晚会不同之外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对于我却意义非常,因为从那一刻我开始翻开了“建业”这本大书,并且我已经在里面扮演一个角色。
一个朋友告诉我:人生总有那个阶段,你觉得自己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缺的只是一个机会,少的只是一个舞台,可笑的是那个时候我们就站在舞台上。其实,当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2008年6月6日建业成功在香港上市时,我才真正理解那台晚会所洋溢出来的振奋和热情的真正内涵。
(田勇: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人力发展部副经理)
2006年10月27日,建业联姻凯德置地完成私募重组,我随同奔赴成都采访。此行不仅见证了建业的一个重要历程,更为此后我的一些改变埋下伏笔。
与凯德的签约于27日晚在喜来登酒店进行,出席签约仪式的凯德方代表中有数位在此后成为建业地产的董事。签约仪式非常简洁流畅,此后便是晚宴,围坐圆桌周围,席间与凯德同仁沟通新加坡与中国的社会种种。谈话时中英文参杂,我不得不让自己被搁置起来的英语细胞迅速紧张起来。正是这一场宴会,使我加入建业后第一次直观而又深刻地感受到建业的国际化抱负。
晚宴结束后,老胡激情未了,带着建业一行人前往成都著名的锦里商业街。生动的皮影、精美的蜀绣、诱人的小吃、张飞牛肉铺前神似的活人张飞秀……让大家目不暇接;当我们坐定在莲花府邸喝茶时,更看到一群闪光灯簇拥下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迤逦而来。
此次私募重组对于建业的重要意义自然无须赘言,也正是此行使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和建业国际化视野之间的差距,促使我此后对杂志的理解上增加了对经济的关注;对锦里,一方面为其在350米的方寸间将文化、民俗、建筑、商业融为一体而赞叹,一方面为河南文化较弱的品牌策划而叹息,这促使我在此后的闲暇里走过上海的新天地、杭州西湖商业街、南京夫子庙……此行之后,我的2007年川西之行至2008年川南支教更成为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
(钟慧: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人力发展部)
2006年10月14日,我想我很难忘记这一天。
刚刚于9月15日加盟建业,这是我接到的第一个外出采访任务,就是与球迷一起前往南京跟踪采访建业冲超成功之战——河南建业客场挑战江苏舜天。10月13日晚9:00,我与摄影师李刚凭简陋的球迷乘车票登上了开往南京的球迷大巴。虽然我喜欢足球、看足球、踢足球已经有十几年了,可乘坐球迷大巴一起去客场看球,这还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在路上,我认识了河南球迷协会会长元海山,采访了在球迷圈里“德高望重”的老典、老赵、老郭,还与年过七十仍为看球而四处奔波的老冯叔夫妇合了影。看看这些年龄层从几岁到几十岁的球迷,才豁然发现,我这个球迷还真有点“嫩”。
在南京,比赛开始前的球迷游行、进场等待让人兴奋,却又让我更加焦灼,更加期待比赛的开始。还好,我和摄影师利用这段时间抓拍了好多极为经典的照片,给人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记忆。比赛的结果不须多说,一路艰险却结果喜人。我只记得在王宇景发球前的那一瞬间,我真的有预感,这个球有希望,果然,在球发出后,我和周围的人一起,举起了双手,高声地欢呼:冲超成功了!
比赛后的庆祝是狂放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现场喊着、笑着、哭着。后来有人说那天去了三千球迷,但在我听来,那更像是三千万河南球迷喊出的声音。以至于远在深圳出差的同事钟慧在打电话问我现场是什么样的时候,我只能用喊的方式告诉她两个字:疯了!
作为有幸亲身经历那一刻的当事人之一,我把那两张简陋的球迷乘车票保存在我的重要文件夹里,同事们都说,过N多年后如果拿出来拍卖,一定会值不少钱。我想,我是不会拿出来拍卖的,因为那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记忆。
(刘伟: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人力发展部)
2005年9月16日,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正式批准了建业集团总额为8000万港币、期限为3年的流动资金贷款。
这是建业的第一笔境外融资,也是河南房地产行业的第一笔境外商业银行融资。从河南房地产起步的1992年至此13年来,这是第一次一家民营企业使用自有物业抵押担保的境外商业银行贷款,我们的担保证号就是001号,与之前的政府境外借款完全不同。
从此,建业集团打通了境外融资的渠道,建行香港分行、工行香港分行都陆续向建业提供了商业贷款。
此次境外融资,对我来说、对建业来说都是首次接触房地产外汇相关业务,通过此次融资,我们熟知了相关的政策和业务流程,为之后集团的私募、上市提供了外汇业务的相关宝贵经验。
(胡冰,建业集团执行副总裁,财务管理中心总经理。)
题目是郑州建业·森林半岛早期楼书里的一句话,直到现在我还挺喜欢的。虽然不如它的推广语“住在欧洲之最”产品调性准确,但它诠释了人们向上、从容的生活态度。
2004年,森林半岛可谓“出尽了风头”。
时至今日,森林半岛的那些人、那些事依然清晰在眼前:王静的睿智沉稳、刘丽的聪明美丽、王丽的勤奋努力、王青的机智热情、杨明耀的足智多谋、牧喆睿的沉着内敛、靳峰的踏实憨厚……
5月23日,以“建业羊皮卷”开篇的森林半岛媒体楼书引爆了郑州地产市场。据统计,第一天的来电量超过了300通!这样的一个量算是郑州之最了。而那时,精神头正足的那个“外乡人”在郑州打出了“给中原一个榜样”的狂言诳语。“羊皮卷”作为最有力的回应,给建业人甚至郑州人挽回了不少面子,甚至可以说出了一口“恶气”!好不畅快!事实证明,狂言诳语靠不住,只有踏踏实实做产品、做服务才是本分。
9月12日,森林生活艺术馆开放。为了这个活动,我们讨论的方案不下十个,最后我提议,干脆拿块红布给艺术馆裹起来得了,类似于掀盖头的效果。谁知我甫一说完,同事们一起拍手叫好。就这样,方案才算定了下来。开放那天,老胡特高兴,以至于我们送了几次才把流连忘返的他送走。
紧接着9月15日,“永不落幕的森林派对”之森林半岛第一届德国啤酒节在中州皇冠假日酒店前广场激情上演。开心的人们喝着纯正的德国啤酒,随音乐翩翩起舞。这是继7月31日在裕达国贸酒店举办的“森林半岛项目推介会”之后的又一次“高规格”的活动。这两次活动给客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住建业,会生活。
其实,和做产品一样,那时的我们对每一次的营销活动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追求完美”,
这也是时任森林半岛总经理王静给大家提出的要求。
森林半岛在郑州成功开发后,短短五年时间里,已相继在洛阳、济源、平顶山、商丘、驻马店、漯河、焦作、信阳、开封、周口等全省十几个城市璀璨绽放,成为建业集团省域化战略推进的名片。为此,建业和建业人站在战略与城市的高度,致力于河南中等城市的人居水平和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
做事业与生活的舞者。如果说森林半岛成全了客户,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成就了我们自己。
(景畅)
2003年,建业省域化战略实施之初,我全年都呆在南阳这个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城市里工作与生活。回过头看,才意识到这是我第一次在远离家的一座城市里停留,这个城市的空间里凝聚了我所有的关于2003年的记忆,春夏秋冬,非典,风筝节,排号,开盘,汉画馆工地,去油田扫楼派单,还有我当时的直接领导闵闵因连续加班熬夜布满血丝的眼睛……
这些记忆,应该不只是我独有的记忆,还是因省域化战略而奔赴异地工作的所有建业人的共同记忆。
那一年,在紧张的工作中,自己还萌生了真正的时间意识。春天白河边的花开了,接着花就凋萎了;卧龙岗的树叶长出来了,秋天就落了;春天雁来,秋天雁归;南阳盆地的四季让我意识到了人有青春,有红颜,有青丝,有白发。既然“人是终有一死者”,人活着就要为了理想而奋斗,而工作,而爱,而恨,而哭,而笑,要做一个真实的人,要过一种真实的生活,要做夏花,热烈绚烂,要做流星,光彩夺目。
还记得那年非典肆虐,工作交流与归家皆多不便。我从郑州到南阳上班的路上要下车被检测至少五次体温。电视里每天对疫情数字的更新报道,许多不认识的人失去了生命这一残酷的事实让我也意识到生与死没有任何道理和公正而言。但是我每次看到身边的同事都会充满信心和希望——人不管知不知道下一个对手是谁,每个人都在承受着生活,坚强地。这城市仍然有爱,这是卑微的人们在俗尘幸福生活的唯一理由。
(关健:郑州公司上街项目副总经理)
2002年,建业的名气在河南已经很大了。
这一年,我26岁,大学房地产专业背景、郑房40指数研究和房地产营销策划的从业经历,却以内刊编辑的身份进入建业。
不久,我就发现了这个企业的不同之处,它的确开河南企业风气之先。早在2001年,建业已进入了由战略、CRM管理、OA平台、BBS沟通等构成的新时代。
随后,身为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的一员,我参与了十年庆典的部分筹备工作——制作《十年建业》纪录片和《十年建业》图片集。
记得《十年建业》图片集是老胡的创意,闵闵女士(时任企业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主持编制。除了收集企业存档的照片,老胡亲自动员大家把自己收藏的与建业有关的照片拿出来,共同用照片描述这十年的轨迹。他自己也拿出了很多珍贵的照片,如和家人的合影,甚至和小甜甜龚如心的合影。
为了让《十年建业》更好看,老胡选出了当时建业的笔杆子——孙起、闵闵、郭树瑜、黄彬、李杰……他们甚至被要求到建业农庄封闭创作。随后,老胡为《十年建业》作序,一篇名为《身约者智广》的短文首次进入公众视野。在这篇极具文采的文章中,古往今来、笔力纵横、挥洒自如、雄辩滔滔、荡气回肠,老胡既尊重历史又正视现实,抒发了一代河南人的豪迈气概。
事实上,对十年建业的总结和梳理,意味着一个新的局面的到来——2002年,濮阳建业城市花园开盘,成为建业和老胡手中地级市场布局多米诺骨牌的首张牌。
(宋晓鸣:营销服务管理中心副总经理)
有人曾戏言,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将从房地产和网络开始。网络使草根一族通过论坛、博客一夜之间拥有了话语权;房地产业使众多小区的业主开始选举自己信任的邻居来成立委员会,在身边使用上了宪法赋予的选举权。
建业一不小心与此两大潮流均有密切关系,在成立第九个年头成功开发诸多楼盘并成立业主委员会后,建业的大事记上又留下了这样一句话——2001年10月8日,集团全面启动“企业信息化办公平台”,实现“无纸化”办公。
而隐藏于这句话之后的几件趣事,或许可作为历史的玩笑,聊供众同事一哂。
妥协的利弊
当时比较多种办公平台的方案均不能满意之后,集团决定自主研发(当时集团参股一信息公司)。但在与信息公司的研发团队多次PK之后,在一个关键问题上始终未能达成一致——集团当时就非常希望能够有目前办公平台的定制流程功能。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集团自身管理的精细程度,未能解决,笔者作为当时的参与者之一亦甚以为憾。此问题一直到2008年由集团信息部对原平台进行重大改进之后才最终解决。
后续花絮:当年的妥协反而由于其高度灵活性适用于多个公司,信息公司在与集团脱离股权关系之后将其稍事修改,对外提供服务,拥有了近千家客户。
习惯的力量
当年10月8日正式启动,实际的研发在上半年就开始了,6月6日就开始了试用。由于刚刚开始试用,程序本身会有诸多小bug,更重要的是习惯的力量,大家初期对此有诸多抵触。一会儿抱怨公文找不着了,一会儿说系统没反应了,一会儿说使用太麻烦了。直到十一长假之后,集团下定决心,长假之后第一个工作日起不再收任何纸质的公文,终于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后续花絮:从平台启用到昨日(2009年6月2日)几近八个年头,平台上共发送公文627732个,邮件354889个。如果都打印出来估计约500页厚的书能装订8000本!节约的人力、物力已不能按百万计。现在还在以每月公文4000余个、邮件2万余个的速度在增加!截至今日,办公平台历经三次重大改版,依然为集团的日常办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被胡总调侃为现在网络一不通都无法办公了。此亦为习惯的力量!
(王国强: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总经理)
1999年12月31日,这一天,我经历了非常紧张的一天,也是这一天让我知道了作为一家有理想的企业,应该守信用,怎样才是守信用。
根据与中商集团的协议约定,当天需还款2000万元。按照当时的资金安排,建行当天会放贷2000万元,所以公司给我预订了下午2:00的机票,由我带银行汇票飞北京。
因为放贷的前提是必须办完抵押手续,然而上午在房管局办理抵押时却遇到了麻烦。为了遵守承诺,时任副总裁的李和平、闫颖春,郑州公司康凯、陈胜利全部赶往房管局解决问题。抵押手续办理完毕已是11:30了,在奔赴建行的途中我又被堵在了金水路的高架桥上,当时急得我直想跳车。赶到建行直属支行,办理完放贷手续,又出现了新问题,当时直属行无权办理汇票业务,我们紧急协调建行国际部全体工作人员中午加班办理银行汇票。一番紧张的操作之后,我终于带着还款的汇票赶上了飞机,在机场直接把汇票交给了中商集团的工作人员。
履行了合同,遵守了承诺。
这些年,中商集团一直对建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我想也跟我们的企业坚守信用有很大关系。
(张卫军,建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心副总经理。)
1999年8月6日,城市花园会所落成开放,同时,这一天郑州人被城市花园“仲夏烟火晚会”上绚丽的夜空深深吸引。
这在全省是第一次,对于河南的民营企业来说更是第一次。也是这一次,金水花园的老业主、城市花园一期的老业主、学生家长以及建业的热心支持者们共同品味这与众不同的活动。他们面对建业城市花园二期、三期尚且荒芜的土地,就像当年相信金水花园的成功一样充满期许,虽然当时的107还是很狭窄的国道,充斥着大货车的隆隆声,虽然郑汴路还是一条泥泞路。建业的客户又一次同建业一样看中了郑州东区的未来,当时还叫“港澳新城”,对城市的发展保有同样的前瞻性,而今郑州的发展速度也印证了他们的选择。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全面提升了集团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更为城市花园的二期产品销售做足了铺垫。
当时我还是建业销售部的一名普通销售员,但同样感受到那种骄傲。
很多人说,你们建业搞了个烟火晚会啊!
我说,是,是,是,就是我们。
(戚永刚,郑州公司项目三公司副总经理。)
建业创业之初我就加入了,当时从年龄上看,我几乎是一个“童工”。从最初的搬卸工到后来的员工餐厅厨师、后勤工作人员,我最了解的是建业最初几年的员工生活。
整个公司在当时都过得非常简朴,记得胡总办公室的沙发,整个沙发面都陷了进去,弹簧都掉落了还没有更换,又继续使用了一年多。为了给公司买到便宜又实惠的家具,冯树森先生蹬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足足挑了一下午。
条件虽然艰苦,但员工们依旧把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中,销售对于一个房地产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时的售楼员都自有一套,他们的一些事迹甚至有些传奇性。比如,有位售楼员,骑摩托车上班时不小心滑倒受伤,住院期间她把主治医师发展成了建业的业主。现任驻马店中心城市公司总经理的康凯先生也有一个有趣的工作习惯,每天中午饭后,无论盛夏酷寒,他都要去工地看一圈。那个时候,消费者都还习惯直接去工地看房,他在别人午休的时间去工地查漏补缺,做售楼员的时候业绩一直非常优秀。总之那几年,看起来大家都在不知疲倦地做事,似乎他们唯一考虑的事情就是把工作做好。
(李彦光,董事会办公室行政外联部。)
1994年,我从一家国有企业离职来到建业金水花园销售部,完成了职业生涯的一次重大转折。
当时的建业,在1992年房地产市场才开始起步的河南,“开市场之先、立行业标杆”。当时的建业已经有很多第一:第一家在小区引入专业物业管理,什么是物业管理,跟大家属院的看门人有什么区别——这给当时的郑州人带来很大的震动,原来好房子还得有物业管理;首家实行按揭贷款购房,这让当时的郑州人尝了个鲜——原来交部分房款就能住进新居、买房还能贷款还能慢慢还;第一家在小区建立幼儿园和会所,这后来成为郑州老百姓衡量社区质量的标准——“你们这小区连会所都没有怎么算好呢,看人家建业就有”。如此种种,建业就是这样引领生活的风尚与潮流,这不仅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更体现了企业的责任感,将好的产品和生活方式带给消费者就是它的责任。业界人称赞,“别人卖房,建业卖坑”,客户看了图纸就要咱的房,这正是对一个企业的认同和信任。
1994年进入建业的我是金水花园的一名销售员,但其实工作的内容涉及设计、工程、策划、销售等多个房地产的相关流程。从1994年到2001年,我一直从事销售工作,在其中受益匪浅,如何与人相处了解客户心理,怎样换位思考,能够吃苦耐劳,这些个人修为上的累积还有房地产操作的各个环节的专业知识累积,为我2001年转入管理岗位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有一句恋爱箴言很适合我的建业之路——“选择一个人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告诉客户“选择一处房子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对于我则是“选择了建业,选择了建业的生活、工作方式”。
(孙延隆,建业集团执行副总裁。)
回想起1993年,只能用一句话形容当时的建业——“真像一家人”,胡总也会跑出来跟大家一起吃地摊儿。
那时候公司处于创业阶段,员工少、分工不是很细,但有活儿争着干,都积极补位。当时公司办公使用的只有一辆皮卡车,所以大家外出办事有的人骑自行车,有的则坐公交车,各自想各自的办法,但总是鼓荡着工作的激情和热情,那时候的工作效率也很高。
我作为工程人员1993年6月5日到建业报到,而到18日,也就是到公司不到两个周时,集团举办大型企业文化展示活动“金水花园”之夜,同时在《郑州晚报》刊登跨版广告,发布金水花园的户型。可以想象一下,不到两周的时间,我们就完成了金水花园西区的所有户型设计,那可真是“建业速度与激情”。
记得当时,有一位员工还把自己家的床搬到宿舍来用,员工就是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到现在,我仍然认为,应该把创业的激情和速度一直贯穿在工作当中。
(王立修,郑东新区公司助理总经理。)
1993年6月18日金水花园的开盘伴随着《黄河大合唱》传遍中原大地。但与此同时前总理朱镕基出台宏观调控政策,要求金融撤资地产,声称让南方某些城市虚高地块儿“晒太阳”。建业正是在这种艰难的市场环境中诞生。
当时是金水花园开盘后不久,秋冬交接之季,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负责的按揭办理有了进展,建行省直房地产信贷部一次性批准了十份贷款,可以说这给尚为幼苗的建业带来了一抹阳光。试想一下当时的艰苦,公司总共十来个人,胡总也跟大家一样在建行门口临街顶着三伏天售房。而那十份按揭可以说给大家带来了信心。
这种艰难,我是一位亲身经历者也是见证者,当时大家的努力为建业挖到了第一桶金,很现实地说,也正是这种过瘾的阵痛让尚年幼的建业在那时完成了管理、开发经验等多方面的原始积累。
(赵旭,郑州五龙口项目前期专员。)
大名鼎鼎的方风雷被媒体公认为“中国投资银行之父”,15年间他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赫赫战功有目共睹。自觉将自己定位于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参与者,这样的历史观和鸿鹄之志成就了中国金融资本市场改革史上绝无仅有的方风雷。
2008年6月前夕,方风雷先生受邀成为建业地产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这一事件使资本市场更多一些对建业的信赖与支持,用媒体的话说,就是“让建业地产有了更好的看相”。老胡与方风雷已有20余年交情的事实,虽已被多数建业人所了解,但由于方风雷拒绝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他就如同一个重量级的符号,隐隐闪烁在建业人前行的征途中。
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我们见到了跟随方风雷先生十余年、高盛高华的执行董事徐捷女士,其做派稳重、谦和,有幸听她聊起方先生。像很多成大业的人一样,方风雷跳出了狭隘的商业范畴,他的为人处世令他更像一位世俗的哲学家,在人性高度散发着智慧、自律、进取的光芒。
今天,我们试图将媒体对方风雷的描述、徐捷的讲述综合起来,以期能够将真实的方先生呈现出来,使年轻人从中汲取营养,获取为人处世之道。
一辈子读透一本书并不断运用
方风雷钟爱《论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他不断将其中的箴言运用到事业中,并以此作为依据对大局进行判断,取舍各种利害关系。据说他找到《论语》的英译本,推荐给外方的高管阅读,不仅如此,他还逐句解释其意,甚为有趣。
虽然无法印证方风雷欣赏和运用了《论语》中哪些语句,但我们从中还是找到了一些暗合的地方,如:
“君子喻于义”——君子明白的是道义,而非私利。“方风雷的投行经历步步切中中国投资市场发展的肯綮,在中国资本市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媒体由衷地评价道。方风雷自觉担起了中国政治经济改革和金融资本市场改革的道义,这样的说法实不为过。
“君子不重则不威”——君子不庄重、不自持,就没有威严。众所周知,投行是一个靠业绩说话的地方,很残酷,也很公正。凭借战功卓著,方风雷成为“国内外市场与政界人士一致推崇的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要言语谨慎,行动敏捷。方风雷对市场判断之敏锐,被业界所称道——先行于市场的热点作出判断,进而每一步都踏出时代的强音,但言语谨慎,始终与媒体保持着距离。
融会贯通文史
方风雷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背景,令他加倍热爱中国文化。他不仅手机短信使用繁体字,还在很多场合推介繁体字,他认为繁体字不仅代表着方块字最美的意境,也能直观地看到字的本意。
方的专业也在工作中也发挥了独特优势,因为对文字非常严苛,一些重要的项目报告,他都会亲自修改。
方风雷对历史始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他喜欢看历史书籍,如《蒋介石日记》、丘吉尔的《英语民族史》,也非常喜欢香港专栏作家林行止的著作。据徐捷回忆,和方总一起出国,他对当地的文化历史、民族的形成和演进都非常感兴趣,除了事先做功课,还和当地的人饶有兴趣地进行交流。对历史的偏爱和以此衍生的彻悟,赋予了方风雷大历史观和历史方法论。
找寻最简单的路径
翻开媒体对方风雷的所有报道,少有人知道他做成每一个项目背后的个人修为。面对每一个项目,方风雷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显而易见,决策的方向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成败。一旦决策确定,他即着手考虑细节:材料的准备、方案的重要观点的形成、与监管部门的沟通等。徐捷说,如果能够看到一些项目的卷宗,你会惊叹方总对问题考虑的条理、缜密及严谨,你不得不佩服他!这大概与他曾入伍的经历有线性关联。
项目的进展不都是一帆风顺,也有陷入死胡同的时候。这时,方风雷大学主修中文专业所带给他天马行空的思维特质帮助了他,项目就此出现转机。
方风雷常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由此,他总能快速寻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击中要害,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同时,他喜欢人与人之间不要绕弯子,直来直去最有效。
教导和激励年轻人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方风雷给很多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事实上,很多媒体眼中,方风雷的确锋芒毕露、敢于争锋。“其实外界对方总有些误解,过去有时会急躁、发火,是因为标准高,但对事不对人。”徐捷说。
“他对年轻人非常提携,总是为他们的成长寻找和提供机会。”在徐捷的印象中,当年轻人被委以重任、又自信不够时,方风雷亲切地鼓励他们:“以你的资历和能力,你一定可以!放手去做吧,出了问题我来承担!”他甚至以自己为例,32岁已任职一个集团公司的副总,挑起了大任,以此激起年轻人工作的热情和激情,激励他们干出一番事业。令徐捷印象深刻的是,方风雷曾激励过一个底层的秘书去适应陌生的环境:“不用担心英语口语,大胆地说出来!”他甚至说自己的英语口语也不够好,但大胆地说出来就会获得进步。
方风雷的谆谆教诲之心还不限于此,他原谅了一些年轻人由于经验欠缺、判断形势不准造成的无心的失误,并继续保持了信任之心,期待他们不断得以进步。他还特别能够容纳有个性的年轻人,用其长避其短,因此也曾惹得一些人质疑他的用人。
遵循中国式情感的表达方式
关于此,媒体的评价显得模糊——方风雷长期致力于他的人脉关系。毋庸置疑,方风雷是一个很重情意的人。徐捷记得,她曾亲见很多人前来诚心诚意地感谢他,这是因为方风雷曾在很多人的人生关键时刻极尽所能、不求回报地伸出援手。
他也非常之细心,这来自母亲对他的影响——小时候,母亲将很多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做,要他协助母亲管理家庭事务。正因如此,方风雷总能在别人需要关爱的时候及时给予,比如亲朋好友中有人生病了,他一定要去看望。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他特别尊重的一位前辈的家属居住在四川,他不仅电话问候,询问详细情况,还周到地做了后续安排。
酷爱运动并保持充沛的工作状态
方风雷最热爱的两项运动,一是网球,另外是高尔夫,同时他也喜欢游泳。“既热爱工作又热爱生活”,在工作之余,方风雷的周末几乎都在运动中度过。这些运动让他保持了充沛的精力,以应付工作中更大的挑战,同时也通过此结交了很多同道的朋友。
在做项目的时候,他能够和年轻人一同通宵达旦地熬夜。在车上、飞机上,他总能抓紧时间休息,随时投入工作,进入到忘我的工作状态。对他而言,工作即享受,他从不认为自己老,反而时刻保持敏锐和向上的状态。
方风雷对各种面食情有独钟,最为感叹日本的“拉面经济”——日本人能够把一碗拉面做到越来越精致,其追求简直是永无止境。他还喜欢穿着中式服装,那些调子稳重大方的颜色如宝蓝、黑白搭、棕色,令看似亲切如邻家大伯、实则“不怒自威”的他,在独特的为人处世风格的指引下,游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
现时全国已经有超过六万家房地产开发商。面临资金压力与运营困难的,数量众多。哪一些房地产企业能够成为大浪淘沙后的“剩者为王”,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至少,我们看到,目前有三类开发商是会比较幸运的,能够在这轮激烈震荡之后维持一个增长的趋势。
第一类能够坚持到下一轮高潮的公司,就是那些规模足够大,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全国性房地产企业。由于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仍然在扩大,所以,未来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又是刻下国情最为现实的一件大事,所以,那些能够充分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的出现就显得很重要,而这些房地产企业应该是被各个地方政府首先倾斜和照顾的对象。试看最近几家大开发商,获得的银行授信额度都是一两百亿元的,这就足以让他们今年无忧了。虽然他们自身的财务条件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他们所处的行业结构目前来看或许是最重要的。这种公司,只要自身不至于严重负债(负债率在百分之一百以下),同时开发的产品没有硬伤,不会造成销售艰难没有回款的话,都是能够扛过这段阵痛期的。
第二类能够活得比较好的是,那些及时减少投资控制规模相对较早的企业。这些房地产商可能不是很大,没有全国各地拓展业务,更多是在一个城市或者一个省自给自足。这次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时候,他们因为本身野心不大,所以因祸得福,决策起来比较快速,没有大集团那么患得患失,他们往往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提早减价出货、减少投资。这类企业的商业嗅觉很好,能够积极决策,立即止损。不是经营不善,而是主动保存了实力。所以,这样的企业属于灵活性,待机而动。但如果要这些企业大举投资经营,他们又缺乏足够的实力和信心。这些企业日后也不一定能够成为大公司,但是他们已经有了野外生存适应恶劣环境的基础,这样的企业未来更容易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类最有望在洗牌过程之中得到便宜的,是那些具有整合能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可能以前不是房地产之中的大公司,也许房地产业务只是这类企业的业务组合之一。但是,这种新出现的外来户,很可能成为明后年投资开发的主力。不管原因如何,事实上很多企业的倒闭造成了大量的优质资产的严重贬值。很多经营很好的企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这些困难,很多企业无能为力,望洋兴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企业的亏损在扩大。这个时候,那些能够进行行业整合的企业最容易获得鼓励和支持。但这些企业往往经营能力有余,整合资本不足。做好自己的几个项目,应该没有问题。但整合行业,他们需要扶持。所以,这些企业往往更加能够获得地方政府和政策的倾斜,因为政策优惠他们,实际上是在拯救这些企业所在的行业,而不仅仅是企业本身。
很多以专业化见长的企业,在规模增加盈利提升之后,经不起其他赚快钱的诱惑,偏离主业,投资过快、过杂,追求多元化、追求超常规发展的赌性成为这些企业的主宰性战略。但是最后使自己陷入多个资金漩涡而遭遇灭顶之灾的大有人在。
有人就形象地提出,做企业要经历三年之痛,八年之痒。所谓三年之痛,就是要沉潜于你的领域,不断投入,不要在乎眼前利益;八年之痒就是赚了钱之后,要经得起各种诱惑。所以做房地产生意的公司一定要“专”,不断投入,不要在乎眼前利益;要沉潜于你的主业,否则很容易就被行业的一个起落甩出去。
最近,我们也可以看到,高利贷成为击倒许多房地产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高利贷是把双刃剑,江浙一带很多民营企业的高速发展就和活跃的民间借贷息息相关。然而在宏观紧缩的时候,高利贷可能就是令你万劫不复的毒药。由于银行贷款难,高利贷风险高,所以民营企业要反省现金流的管理。宁可做专,再做强,也不要盲目扩张。房地产企业现在的首要目标还是保证现金流。中长线来说,开发商只有先把企业的平台做强,充满韧性,才有机会幸存下去,才有可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在下一次高潮来临之际把握住上升的机会。
(陆新之,著名财经图书出版人,观察家。)
随着中国政府网公布的《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里面提到了“开征物业税”,“物业税”这一原本就非常吸引眼球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
物业税在2003年开始被提出,并产生了一次“话语高潮”,随后物业税在一些城市进入“模拟税收实验”阶段。但是,在当时,关于物业税是否可以降低房价存在着极其混乱的争吵。不仅有利益阶层的质疑,同时也有严肃学者的反驳。一种相当有市场的见解是,物业税会降低住房供应,而在住房需求极度旺盛的状态下,物业税会被转嫁给购房者(这像是一种流转税)。而另外一种意见认为,住房具有短期供给缺乏弹性的性质,开征物业税必然会削弱地产环节持有的收益,从而导致房价下跌(这像是利润税)。
我认为,也许2003年的时候将物业税看作一种流转税是对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城市化率带来的居民收入水平上升同房价上升幅度是对称的,这也反映城市化导致居民整体收入流的攀升,这导致有效需求真实上升(请注意,刚性需求是个有点粗放的概念,没有购买力的需求者叫嚷着“刚性”也没用,有购买力的需求才是有效需求),而这将促进房价的上升,也使得附加在房价上的税负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流转税”——很容易转嫁出去。但是2008年以后的情形完全不同,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急剧萎缩,使得居民(尤其是没有买房的城市居民)收入流急速下降,同时过去的收入差距效应扩大,使得自住性需求无法匹配这个房价水平。于是,现在的物业税将是一种利润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房价。
物业税几乎是世界通行的一个税种,无论是发达国家(英美日)或者发展中国家(巴西)都采纳这一做法。它的核心思想很简单:通过增大不动产保有环节的成本、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来确定资产配置的最优化。它提高了持有该项资产的负担,但降低了购买的“门槛”,从而使得“囤积”该项资产的成本上升,而“自用”该项资产的成本下降,这是一种符合社会公义的引导资源配置方式。这种方式其实同房地产信贷政策的“自住性住房”的利率优惠和首付降低的机理是一样的。坦率地说,如果说中国政府在控制房地产泡沫上目前为止最得力的政策是什么?毫无疑问,那就是区别性的按揭和利率政策!
需要指出的是,物业税如果要被接纳并早点推出,就必须考量各种抵制的力量,相应地做出一些策略化的安排。物业税的开征,除房地产企业会受到最直接的牵动外,地产业相关的几方利益群体也会面临一些新的考量。
坦率地说,地方政府是非常重要的变量。地方政府担心物业税会“冲掉”其土地财政的一些利益,不能得到像土地财政作为“预算外收入”灵活支配的好处。因此,物业税必须保证在一个较长的年限内,地方政府从中获得稳定收益不低于其土地出让金。否则,地方政府有动力去阻碍这一政策。
跟流行的观点不同,我们并不认为开征物业税就要取消土地出让金。这个道理很简单,物业税将打击不恰当的投资性需求,必然产生房价回落,而房价回落自然导致地价回落,从这个意义上说,物业税是土地出让金一部分利益的“替代”,只要地方政府土地拍卖是透明的、承诺的年供应数量是稳定的(不要土地价格下跌就停止拍卖,限制土地供应),那么土地出让金就是一个市场化的价格,就可以继续存在。
其次,物业税不仅包括住宅,还包括各种经营性房产。也就是说,只要城市化率在上升、地方政府将城市经营得“有魅力”,那么税基和税收规模都会扩大,如果将这些未来增长收益通过贴现因子折换成现值,保证其高于目前土地财政的收益。
当然,对于不动产的拥有者(征税对象)来说,他们非常关心的是物业税的计算式。一般来讲,市价评估依然是最好的计算依据,但是这一原则要灵活使用。举例而言,如果一个小区突然性成交了几个高价楼盘,从而带动了整个小区房产估值,而实际上其他的业主并不能稳定地按此价格成交,这其实属于一种虚增式估算。实际上,一种建议是应该采取股票中的MACD式的计算式,收集最近3年来的片区的相似楼盘成交价格来进行加权计算(新房则按最近成交价),从而得出一个比较稳妥的市场估算,从而化解有产者的社会异议。
实际上,对房地产业相关人士来讲,开征物业税不是一个简单的抑制房价与否的问题。目前的商品房交易,都是一锤子买卖。买方交一笔房款和税费,就可以获得该房屋的所有权和土地若干年内的使用权,此后无须缴纳更多费用。一旦物业税开征,就意味着当你在交了一笔房款和税费之后,还要准备好承担未来若干年内的物业税。对于100万元的房产,如果按照1%税率征收,50年内就要缴纳50万元物业税,还未计算物业升值导致的税额增加。这就相当于买房人或建房人在拥有一套房子的同时还将承担一笔巨大的负担。开征物业税直接导致的首要结果就是房地产市场交易大幅度缩水;进而影响房地产交易价格和二次流通;更进一步,如果不同价值的房产采用级差税率,那么传统的居住消费和投资理念将受到极大挑战。
因此,开征物业税,将是未来二十年最深刻影响中国和中国人的重锤之一!
(唐学鹏,生于上世纪70年代,《21世纪经济报道》高级编辑。)
回光返照出了一个曾国藩
曾国藩放在大历史的维度中看,极重要。他是开湖湘风气的一代宗师。湘在历史上曾毫无地位,春秋诸侯会盟时,楚王的活儿是去厨房烧火。之后楚文化一直拘于地域。好不容易到了两宋,东南文化开始昌盛,但湖南还是落后,唐宋八大家,有三大家出自湖南的近邻江西,外加黄庭坚、文天祥,等等,江西群星灿烂,而湖南除了周敦颐外再也无人。
到了近现代,曾国藩的湘军为得胜之师,曾氏开湖湘风气,之后湖湘名人辈出。如谭嗣同、黄兴、蔡锷、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胡耀邦,等等。
毛泽东和蒋介石是一对冤家,但两人案头都摆着曾国藩文集,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评价他是“办事兼传教之人”。蒋介石一生效法曾国藩,认为其著作是“任何政治家所必读的”。他编辑了《曾胡治兵语录白话解》发给黄埔学员,又从《曾文正公全集》中亲自辑录《曾国藩剿捻实录》,要求高级将领“格外用心研究”。在训导子侄上,蒋介石同曾国藩如出一辙。曾国藩到底是何等人物?唐浩明称其为“五千年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所培育最为优秀成功者”,这是夸张之语吗?
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传统华夏文化,它要求人们积极投入社会,使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得到最大发挥。这种价值又体现在三方面:道德、事功、言辞,“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其次有立言”。三者中有一者出色,便可成不朽之人。一个人如能“三不朽”,他将是主流文化认可的最成功者。中国历史上,依此标准只有周公、孔子、孟子。到了近代,曾氏则被称为“三不朽”完人,其德行被广泛赞美,其事功为扑灭太平天国起义,其著述有千万余言的《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从六方面来看几近完美,这导致其人生获得巨大成功。
一是严格修身,为人生成功奠定坚实基础。曾氏修身功课为《朱子全书》,重点在五门:修诚、居敬、主静、谨言、有恒。二是抓住机遇,把事业做大做强。三是屡败屡战,坚忍不拔,以顽强取胜。在湘军与太平军长达十一年多角逐中,他败多胜少,曾两次自杀,但他都硬挺过来。其四,最大限度排除通向成功之路的人为障碍。对外,尽量消除朝廷猜疑;对内,以严格治家确保“后院平静”。其五,晚年遵奉道家旨趣,以“功成身退”应对朝廷。
其六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曾氏最大的本事是识人用人。这一点,我将在下文着重讲述。
正因此六条,中国社科院雷颐教授讲:“偏偏到了中华帝国的末世,在儒家文化大江东去的前夕,却回光返照地出了一个曾国藩。”他身边,还吸引和网罗了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李鸿章、沈葆桢、薛福成、容闳等晚清帝国精英。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可一味高估其人之“超凡入圣”,在对曾氏的一片强烈溢美之词中,英年早逝的著名学者吴方先生曾有清醒之语 :“以‘王霸杂术’持身、用人、施政、御军,曾国藩成功主要在于他把握住了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有原则也有灵活性,亦即宗经而不舍权变。他有‘两手’、‘三手’而不是只有‘一手’。”“降及晚清,这种‘两手’式的格局(儒学法家化或者儒法合流一表一里),又由曾国藩来实践了一回。说他那理学姿态是假的也罢,情况确实坏到‘不假不成’的地步,因此曾国藩又可以说‘真诚的伪饰’。这大概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一种尴尬的真相。”
如何“得天下英才之助”
曾国藩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得天下英才之助”。他非帝王,却携帝王之势,统东南半壁江山,“天下人才居其半”。曾氏用人的原则是德为主,才为辅,先看德行操守,次看学识,再看才具。
而要团结这么多人才,第一需要海阔胸襟,才能容纳。第二需要慧眼才能发现。第三需要相当的事业规模,才能招得来,留得住,用得足。曾国藩广揽人才和判断人才,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通过熟人推荐人才,是曾氏重要原则。虽然范围有限,但曾氏集团的四大首脑——江忠源、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都是在熟人圈子里出现的。他手下大将,一半从熟人圈子来,一半招募而来。僚属、营官等二三级人才,两种方式大概各占一半。这种择才方式,对于今日企业,仍有借鉴作用。曾氏集团在与太平军十年征战中,不曾遇到太平军“天京事变”那样的毁灭性内讧。曾氏提倡的忠义血性,今日并不过时,不过需要变化方式,比如强调对企业的忠诚度,保持凝聚力等。
除了熟人圈子,曾氏还要广揽人才。他每至一处,都要发告示到处寻找远近人才。
随着人才储备的增多,曾氏判断人才经验亦更加丰富。当时长官挑人,有坐台形式。大官坐中间,属僚都站在旁边,长官问啥你答啥。曾氏除晚年身体欠佳时从不坐台,大家伙要么都坐着,要么都站着,要么一起去散步。所有来投奔的“疑似人才”,他都及时接见。他死前五天,只有最后一天没见客。前四天分别见客七次、七次、八次、六次。死前三天,他写日记道 :“余精神散漫,如败叶满山,全无归宿。”就这样,他仍然见客八次。曾氏求才之诚,令人感动。
广揽人才,不但能得到人才,还能避免把人才推到敌人那边。据说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和左宗棠都投奔过洪秀全,不为所用,转投曾氏。这是洪秀全的败笔。
判断人才是困难之事。美国有个学者研究百万富翁成功智慧,他发现他们大多在大学时代,就学会了对人的准确判断。白居易曾讲“辩才须待七年期”,曾氏技巧又是什么呢?
曾氏在《冰鉴》 (传说为曾氏所著) 一书中提出,“久注观人精神,乍见观人情态”。如果时间充裕,仔细考察人的精神。打个照面擦肩而过时,就考察人的情态。精神存蓄于眼睛,情态表露于行为,情态比精神容易判断。曾氏讲道:“大家举止,羞涩亦佳,小人行藏,跳叫愈失。大旨亦辨清浊,细处兼论取舍。”通过神情和神态的清浊两方来辨别。
大才天生,主要通过发现,如曾氏集团的四大首脑,是难以培养的。中层干部主要靠培养。中层负责执行,团队执行能力如何,关键在中层。如曾氏所言:“能战,虽失算亦胜;不能战,虽胜算亦失。”曾氏为培养湘军的二三代人才,费尽心血。他的幕府就是他的培训大学,人数为当时之最,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办事,二是育人。他写了大量家书教导几个弟弟和两个儿子,也是培养人才。他培养人才方法有三个:课读、历练、言传身教。所以毛泽东评价他是“办事兼传教之人”。
曾氏用人原则“不轻进,不轻出”,其实十分科学。轻进轻出对人才和单位都是损失。用人标准“德才兼备”不用多讲了,还有一条原则是“文武有别”,“赏罚分明。”蒋介石带兵最大的法宝是给将士以“重赏”和“重赐”,这完全师法于曾国藩“精神+银子”的练兵用兵手段。
识人用人中,曾氏还有一过人之处,尤其注重接班人的选择。他在给自己的九弟一封信中就说:“办大事者,以选替手(接班人)为第一义。”
曾氏经多年的培养观察,最后将李鸿章选为接班人。曾氏与李的关系有几个阶段:结识—雕琢—磨炼—寄予大任—视为接班人。事实证明,正是李鸿章将曾氏事业推向了前进。李鸿章执掌晚清军事、外交大权30年,权倾天下,炙手可热,曾国藩死后很长时间里一直保持着高大的形象,与李鸿章的地位和推崇是分不开的。
(盛夏,《大河报》厚重河南版记者。)
链接: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率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富厚裕。
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在虚岁28岁时,道光十八年(1838年)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咸丰三年(1853年),借着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
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光绪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死后7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本人也善于运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左宗棠、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赠太傅,死后被谥“文正”。其家族后代多出官宦,如曾纪泽等。
文学方面,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称。
5月30日、31日两天,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第11站理事互访——建业站成功举行。马蔚华、王石、郭广昌、胡葆森、牛根生、王健林、王文京、王伟斌、王中军、王兵、艾欣、田溯宁、张醒生、苗鸿兵、唐越、蒋锡培、刘君、王均豪、夏华、邓锋、吴亚军、李振福22名荣誉理事、发起理事、理事相聚河南建业,参加互访。对于东道主建业地产董事局主席胡葆森的精心安排和接待,理事们感到非常满意。
“让这么多人在一个时间点上集中在一个地方做同一件事是非常不容易的。”从这一点出发,我们更容易理解面对来访理事时老胡的“感动”和“激动”。短短两天来访时间,在企业经营管理的相互交流之外,来访理事们还受到了地方政府的热情接待,而精心安排的观赏之旅,更是将中原文化的璀璨展露无遗。建业的产品、河南的文化底蕴及中原崛起背景下的发展空间亦使各位理事的行程收获了更加生动、丰厚的内容。
1. 5月30日上午,建业集团总部多功能厅,老胡为各位理事作了题为《建业省域化战略模式的探索与思考》的演讲。胡葆森与理事们分享说,建业人的信条是“规律为道,道为天”,当企业把基本价值观问题解决后,心就定下来了,企业就简单了。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当下自己思考乃至困惑的问题,与各位理事共同探讨,如“在保障产品质量、工期、成本的领先性时,是将产业链拉长还是建立战略合作阵营”,“保持团队的行业先进性上,空降兵和本土化该怎么融合”等,与理事们进行了深入切磋。
2. 演讲开始前,蓝山资本创始人唐越仔细阅读《建业》。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田溯宁、诺华中国区总裁李振福对建业工作人员表达了他们对《建业》的喜爱之意。
3. 倾听后的交流
4.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即兴赋诗一首——《建业理事互访有感》:“中部崛起看河南,更有建业柱擎天。根植中原为战略,造福百姓是理念。企业发展差异化,为人处世不一般。何来胡兄口碑好,终生一部《菜根谭》。”蒙牛乳业董事长牛根生(右)现场诵读了这首诗,赢得了大家掌声阵阵。
5. 王石:六个字来概括对过去30年的总结和对未来30年的展望。那么过去的30年是“想不到”,未来30年是“不确定”。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还是要更谨慎地看待未来。
6. 建业总部门口的合影
1. “自古河南就是养人的福地,发展的宝地。希望大家到河南来多走一走,看一看,一定能够不虚此行。”5月30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在郑州亲切会见了前来参加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第11站理事互访活动的20余位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他热情地向各位著名的企业家推介魅力河南。
河南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省委常委、秘书长曹维新,副省长史济春等参加了会见。
2. 5月30日中午,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右二)、市长赵建才(右一)代表郑州市向来访理事代表复星高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左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执行主席刘东华(左一)赠送纪念品。
1. 5月30日下午,理事们参观位于郑东新区的联盟新城项目三期——建筑中的国语。建业集团郑东公司精心准备了“金脚印”以永久留下理事们的“足迹”。
2. 为了留下真正的“足迹”而非“鞋迹”,王石还特地脱去了鞋子。
3. 感受中式建筑
4. 5月31日清晨,中牟圣安德鲁斯高尔夫球场,2009年“BMW· 道农杯”高尔夫联赛建业邀请赛正式开赛。
5. 挥杆
6. 5月31日中午,全体参赛队员移师建业至尊红酒会所,举行颁奖典礼。来自北京电台高尔夫栏目的主持人夏天和理事张醒生搭档主持,虽首次配合却默契十足,诙谐幽默地将颁奖仪式推向一个个高潮。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荣获风尚奖,老胡将奖品——他本人收藏的一件珍贵的钧瓷瓶颁给了马蔚华先生。而牛根生将签有全体参赛人员名字的球衣作为奖品赠与了获得贡献奖的老胡,以感谢他为本次赛事以及整个互访活动提供的全力支持。理事艾欣以290码获一杆最远奖,张春峰则以1码的距离获得离洞最近奖,颇具实力并全力以赴的王均豪理事最终拿下了净杆冠军奖,理事张醒生、队员何彬分获净杆亚军、季军,总杆冠军奖被河南本地企业家李勇获得。
1. 5月31日下午,来访理事们参观千年古刹少林寺,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带领大家参观寺院。
2. 释永信大师赠书《动身·不动心——少林方丈禅语》。
3. 禅堂论禅
4. 本次建业为来访理事们选送的主要礼物是朱仙镇木版年画,每幅年画上都由老胡亲笔写下理事们的名讳和惠存字样。年画古朴浓郁的文化特征无疑深深引起了王石先生的兴趣。5月31日,他独辟蹊径,在开封市市长周以忠及建业开封公司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畅游朱仙镇。
5. 5月31日,部分未参加高尔夫球赛的理事前去观礼鲁山大佛。(右起)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田溯宁、华谊兄弟集团董事长王中军、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诺华中国区总裁李振福。
6. 5月30日晚,来访理事们来到古都开封,共同观赏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牛根生在演出现场与小粉丝亲切合影。
7. 5月31日晚,理事们前往观看大型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演出项目选址在距登封市西十公里的待仙沟,距少林寺7公里。由曾获得奥斯卡原创音乐奖的谭盾担纲艺术总监和音乐原创;由成功策划《印象·刘三姐》的著名策划人梅元帅制作;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任禅学顾问;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任少林寺文化顾问;著名舞蹈家黄豆豆任舞蹈编导。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创作历时一年多,是河南历史上投资最大的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3.5亿元。演出按音乐结构排列,由《水乐》、《木乐》、《光乐》、《风乐》、《石乐》五个乐章构成。
8. 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音乐精彩意境深远,引来理事们阵阵喝彩。
链接: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CHINA ENTREPRENEUR CLUB),成立于2006年12月。由31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经济学家和外交家发起成立。他们是中国新经济中最有生命力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国企业中承担全球企业公民责任的先锋。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俱乐部,CEC致力于成为全球最成功的非盈利组织之一。CEC相信,企业家精神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力量。CEC将致力于提升中国企业在中国及世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风景这边独好
这是我第三次给您写信,第一次是感想,第二次是随想,第三次是狂想,即意见和建议。
我作为业主,几个月后就要入住建业·森林半岛。这些天,我怀着十分愉快的心情一天几趟地往森林半岛跑,新的感想、新的体验随之产生。
建业的物业,真的让人无可挑剔,绿树、草坪、假山、小溪、美茵湖,构成了半岛的极致景观。院内各道路旁的各种大小树木,透视出设计者的精心。不由让人联想五年、十年以后的情景——绿荫将覆盖整个社区。尤其是我所居住的30号楼,既紧靠沙河岸边,前头又留有一定的空间,三棵偌大的法国梧桐即将雄姿勃发,伸展它们粗壮的四臂,张扬它们繁茂的枝叶,为它们的主人献上一份永恒的厚礼——天然氧吧。还有,躺在床上就能看见缓缓东去的沙河水。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命之本;水,具有灵性,难怪人们都说建业开发的地段都是非常生态的。细观察,楼与楼之间错落有致,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呈,环状,形成了我们老百姓所说的“风水宝地”。
另据悉,漯河市委、市政府将拿出巨额资金沿沙河建造河堤花园,两年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风景如画。十年、二十年以后,目前郑州的境况也许会再现漯河:车辆拥挤、道路堵塞,而建业·森林半岛,风景这边独好。
应当不断优化的户型设计
兴高采烈的同时,也有不大不小的缺憾困惑着我,那就是户型的设计。这是我和您交流的重点及目的。我认为户型是住宅的精髓,它是最实质的东西。它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居住在这个房间的人每天、每时、每刻都要去感受它。客观地说,建业是非常注重户型设计的。我有一个表弟在北京也做房地产,他说,建业的户型设计闻名北京,闻名全国,如保姆住在哪里、洗衣机的位置,楼道里的窗户开向哪里、要开几个都是经过细心研究的。这一点我和表弟深有同感,正因如此,我选择了建业,而且是多付给对方3万多元钱,从人家手里抢过来的。然而,完美和极致是客户的永恒需求,应该也是建业的一贯追求。
以我所居住的30号楼为例,我认为户型有着不大不小的缺憾。它的设计理念是“非传统”。如果把传统的户型设计比作人们穿西装的话,那么30号楼就是纯棉的休闲服。面积适中,通风、采光俱佳,动静分离,卧室与卧室,卫生间与卫生间之间搭配合理,每个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活动领地,让人感觉顺手、顺当。尤其是四周的小阳台、小凉台、入户花园,既实用,又新颖,给大家共同活动的空间。我所说的缺憾是指主卧室窗户上面的那堵墙太厚、太高,多少给人以压抑的感觉。说它问题不大,它毕竟影响不了整体户型的合理布局,说问题不小,因为你永远无法改变它,因为是一个承重墙。
我的建议有三:一是窗户之上的墙永远不能够厚,不能高,厚、高使人压抑。玻璃窗最好高上去,接近天花板。二是如果必须这样设计,就要考虑三扇玻璃改为四扇玻璃,视线一开阔,压抑也就随之减少了很多。三是最佳的设计应是像西侧卧室一样,开两扇或者三扇落地玻璃门,门外再建一个外飘式阳台,主人无论何时推开门,都能享受大自然、领略大自然:夜晚、风儿、月光、繁星;清晨、流水、鸟儿、花香,抑或从哪家阳台上传来少女的吟唱或是动人的钢琴声。多么美好、多么浪漫,我想,在这个房间里居住的他和她,永远都会相亲相爱,白头到老——只缘于这房间的美!文明是城市的灵魂,房子是百年大计,所以,户型是大楼的精髓,细节决定成败。
致敬,为我的家园
凭借海纳百川的容量、虚怀若谷的心境,胡总不断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刷新自我,稳步前进,成为同行业中的领军人物。祝愿您突破自我,迎来事业的更大辉煌。
近日,我想写一篇散文,题目是《啊,建业·森林半岛,我的家园》。记得很清,建业是2006年驻足漯河的,同年秋,森林半岛破土动工,短短两年多时间,数十栋大楼拔地而起,伟岸林立,构成了漯河的一大景观。每当我走近它、阅读它、品味它,敬意即刻澎湃在血液里。美茵湖边,我常常一坐就是几小时,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没有奉献精神是做不成的。为了美丽的家园,再次谢谢您。
(本文节选自作者写给胡葆森董事长的信件,题目及小标题为《建业》所加。)
(牛梦香:漯河建业·森林半岛业主)
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经济转暖国家
专家们最近上调了各自关于中国的预测值。比如瑞士银行的经济学家刚刚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6%提高到至少7%。高盛公司更为乐观,将预测值从6%上调到了8.3%。
此前,少数几个经济发展指示数值已经走出2008年底的最低谷,出现明显回升,其中包括汽车销售量、钢铁产量以及建筑业的相关指数。同时,放贷量急速增长。仅第一季度,银行的放贷量就达到了2008年全年的93%。
专家将中国经济的增长部分归功于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这项总额约为4500亿欧元的计划不仅在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方面高于大多数工业国家,而且显效也更快,因为强大的中央政府比西方民主国家政府更迅速地实施这些决定。
尽管开始出现微弱希望,但房地产行业复苏仍旧艰难。专家预计,房地产行业还将继续疲软2~3年。专家说,在不少地方,房屋每平方米的价格相当于居民3个月的收入或者更多,而同时大批楼房滞销,这从根本上不相称。
信息来源:《星期日世界报》
中国的全球一体化进展加快
在发达国家花钱的同时,中国一直在攒钱。它手中之所以掌握着堆积如山的资金,部分原因是10年来欧盟和美国对中国产品贪得无厌。
对中国的决策者来说,如何运用这笔钱依然存在难题。中国人显然正在把钱用于海外投资。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说,中国现在是世界第六大对外投资国。但这一数字肯定被低估。一位评论家说,“中国制造”时代即将结束。“中国所有”时代即将开始。
中国政府鼓励其大型国有企业和部分非国有公司“走出去”。目的是让中国公司接触国际市场,向国际社会显示,中国不仅对销售,而且也对投资、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及品牌感兴趣。当前爆发的经济危机更加速了中国的全球一体化进程。西方需要克服对中国海外投资的疑虑,他们必须认识到,如果采取欢迎的策略,就会给本国带来即刻的经济收益,而且还能获得长期的战略利益。
信息来源:英国《卫报》
格林斯潘:房价持续下跌可能令银行资产面临较大风险
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近期指出:“美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仍有巨大的资本需求,必须设法融资。在房价止跌回稳前,我们仍可能面临非常严重的房贷危机。”他认为,房价持续下跌可能令数以百万的银行资产处于较大的风险中。
格林斯潘表示,只有在独户式住宅的“清盘率”触顶,房价才会企稳。格林斯潘认为,虽然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几家主要银行资金缺口达到750亿美元,但实际缺口可能更大。从更大范围看,经济和金融市场状况已经得到改善,全球各地都出现了改善,并且改善非常显著。
最新的三个月期美元 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下跌3个基点报0.75%,此外,Libor-OIS利差(衡量整个市场对于风险承受意愿的重要指标之一)降至55个基点,为2008年2月以来最低。格林斯潘去年曾说过,一旦Libor-OIS利差缩到25个基点,即代表信用危机结束。
信息来源:《纽约时报》
中国改变购买美国债券的类型
近期中美资料显示,中国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有82%以美元形式存在。这种趋势引起双方领导人的重视。中国总理温家宝说:“我们借给美国很多钱。我们当然关心我们的资产安全。坦率地讲,我肯定有些担心。”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我们不能依赖于从中国借钱。”
中美两国最近的金融统计数字表明,去年冬天中国向美政府借贷加快,而事实上中国已经停止为美元注入新资金。因为中国一直在交换美元资产,即出售美国公司债券,然后购买美国国债。新资料显示,中国还在将长期国债换成短期国债。
中国已经改变购买债券的类型,目的是适当减少美国通货膨胀以及其他问题的影响。就在一年前,中国积极购买长期债券,寻求比短期债券更多的收益,而中国实际上几乎没买短期债券。但是,从去年12月起,中国每月购买的一年期美国国债多于其他长期债券。这使得中国能够及时摆脱当前境况。
信息来源:《纽约时报》
中国城市居民孤独感越来越强
过去60年间发生的巨大社会变革,让许多人获得更大自由但又感到困惑。直到2003年,结婚或者离婚还必须经过工作单位的批准。在过去的某个时期,单位甚至可以帮你介绍对象。上世纪90年代末,工作是被分配的,而不是自己找的。随着个人自由程度的提高,中国遇到了和西方同样的问题——城市居民孤独感越来越强,精神疾病患者不断增加。个人需要承担更多责任,并为自己的利益更努力地工作,而从集体中获得的保护和支持却越来越少。
中国的离婚率已从1978年的4.8%升至目前的超过21%。社区功能不断弱化,羞耻感不断削减,同情心逐渐淡漠,相互之间的支持与帮助也在不断减少,中国的精神疾病发病率正不断上升。过去,人们与邻居和朋友交流的机会很多,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八卦或抱怨,是很好的减压方式。而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隐私,居住在相互独立的单元里,极少有机会与自己的邻居交谈、互相帮助和解决问题。
信息来源:《英国卫报》
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菜根谭》
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菜根谭》
⊙ 4月29日,在鹤壁市国土资源局举办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出让活动中,集团成功摘得鹤壁市淇滨区地块。
⊙ 4月29日,集团参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组织举行的“2009(第五届)中部地产经济G5峰会”,峰会中,集团荣获了“最具品牌价值企业”奖项,集团所开发的联盟新城项目获评“河南地产十大品质楼盘”称号。
⊙ 5月1日,洛阳公司壹号城邦项目样板房正式开放。
⊙ 5月4日,驻马店公司荣获“2008年度河南省房地产开发优秀企业”。
⊙ 5月9日~10日,围绕创新及计划管理,集团第一梯队高层管理人员在中牟建业农庄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
⊙ 5月9日,由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主办,焦作建业·森林半岛、建业小哈佛双语幼儿园焦作园协办的“建业·森林半岛杯第三届少儿电视才艺大赛”在建业·森林半岛销售中心前广场正式拉开序幕。
⊙ 5月10日,位于郑州西区的建业·密码国际项目展示中心正式落成开放。
⊙ 5月12日,安博ap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2008年度股东周年大会于香港中环金融街8号四季酒店海景礼堂如期举行。
⊙ 5月14日,集团第一期执行力培训班开班,学员将在中牟建业学堂进行为期三天的军事化训练。
⊙ 5月20日,集团产品管理中心组织相关专业工程师、郑州公司、郑东新区公司所有工程部经理,在联盟新城项目现场召开专题会议,对地下车库顶板防、排水设计、施工问题及集团分户验收工作进行研讨。
⊙ 5月23日,驻马店建业·森林半岛五期宽景样板间开放及尊贵优雅开盘周活动盛大启动。
⊙ 5月30~31日,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互访建业站成功举行,王石、马蔚华、郭广昌、王健林等22位理事走进河南建业参加互访。30日,在参观了联盟新城项目后,理事们在郑州受到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等领导亲切会见。31日下午,理事们来到少林寺,与释永信大师进行交流。
⊙ 5月30日,濮阳公司建业城项目三期“北欧小镇”顺利交房。